】 【打 印】 
以民心相通构筑“一带一路”社会根基
http://www.CRNTT.com   2023-10-13 08:35:45


  中评社北京10月13日电/“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是中国提出的新型国际合作倡议,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逐渐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民心相通有助于增信释疑、凝聚共识,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根基和关键,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基础和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共建国家弘扬丝路精神,广泛开展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旅游、援助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让越来越多国家的民众对“一带一路”建设有了参与感和认同感,夯实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

  在教育合作领域,我国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行动计划,成立“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与40个共建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孔子学院、鲁班工坊等项目赢得广泛赞誉,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等帮助共建国家培养了很多青年汉学家。

  在科技创新合作领域,我国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园区合作、联合研究、技术转移等务实举措,有力提升了共建国家的创新能力。

  在文化旅游合作领域,我国与14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共同创建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博物馆联盟、艺术节联盟、图书馆联盟和美术馆联盟,“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一带一路”青年故事会等集中涌现,带动社会组织、青年团体、普通民众、政党、智库等多个主体的广泛参与。

  在媒体融合领域,成功举办了6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的成员单位增至107个国家的233家媒体,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的成员及伙伴发展至140多家机构;视听新媒体不断发力,短视频、影视等作品在共建国家传播取得较好效果。

  在民生援助领域,我国通过国际减贫合作项目、工程项目、民生合作项目、“丝路一家亲”行动等,帮助共建国家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为共建国家提供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创造就业,改善共建国家的民生福祉。世界银行预测,共建“一带一路”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在卫生健康合作领域,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依托“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医院合作联盟、卫生政策研究网络等,为共建国家培养数万名卫生健康领域的专业人才,向58个国家派出中国医疗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中国向120多个共建国家提供抗疫援助,向共建国家提供20余亿剂疫苗,与17个共建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

  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民心相通建设有力促进了各国民众间相互理解和尊重,深化了共建国家间的互信,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为共建“万邦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了良好的民意基础。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影响日益深入,为破解复杂的国际竞争和地缘政治格局,需要进一步深化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根基和国际环境。

  首先,要进一步推进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多元主体相互融合、共同参与,灵活运用多边渠道与三方合作开展相关工作,整合各方资源,扎实、有序地推进民心相通工作。其次,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更多普惠式“小而美”民心相通项目,帮助共建国家提高基本教育、技能培训、农业生产、社区发展、卫生医疗援助,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建立海外科教机构,根据共建国家的需要开展科技合作项目,提升精英人才的参与感。此外,要进一步加大对共建国家友好型智库、非政府组织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国内社交媒体、自媒体、民间组织的支持,打造多元互补、务实有效的民间沟通平台,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传播。

  面向未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持续做好民心相通工作,要突出重点、精耕细作,发挥企业、媒体、民间组织的优势作用,帮助共建国家人民进一步充分认识并理解“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共同绘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增光添彩。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宋周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