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巴经济走廊:增添发展动力 促进互利共赢
http://www.CRNTT.com   2023-11-01 09:18:38


 
  龙春久所在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在1999年成立伊始就与巴基斯坦方面建立了联系,从最初的杂交水稻试验、推广、本地化制种到现在的品种研发,巴基斯坦本地业务不断发展。2016年底,隆平高科正式在巴基斯坦注册成立了隆平南亚种子研发中心暨巴基斯坦育种站(简称“研发中心”)。作为研发中心负责人,龙春久多年来扎根当地,在水稻选育、人才培养、与当地公司合作等方面逐步打开了局面。

  “以前,巴基斯坦本地的水稻种植方式较为粗放,种子随意播撒,缺乏科学流程,产量不高。”龙春久说,目前,研发中心成功选育出13个杂交水稻品种,这些优质高产品种受到当地农户的普遍欢迎。正在插秧的一位当地农户告诉记者,使用了研发中心的杂交水稻种子后,每公顷产量达到9到10吨,产量比以前翻了一番,“以前种植水稻只够一家人勉强糊口,现在可以把富余的稻米出售,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巴基斯坦《国民报》报导称,研发中心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在巴基斯坦的种植面积已超过80万公顷,不仅帮助很多当地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也增加了巴基斯坦农业出口外汇收入。

  在为巴基斯坦带来先进农业科技、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研发中心还积极培养专业人才,累计为当地培养了约500名农业技术人才。巴基斯坦知名农业学府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研究生瓦加斯每天跟着龙春久在试验田里摸爬滚打,他说:“龙教授毫无保留地传授农业技术,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巴中两国民众的深情厚谊。中国专家在农田里播撒的不仅是优良的水稻品种,更是兄弟般的友好情谊。”

  研发中心的巴方合作伙伴、巴基斯坦嘎德农业研究与服务公司研发总监阿卜杜勒·拉希德认为,近年来,巴中两国高度重视农业领域合作,在包括杂交水稻在内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培育出一批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作物品种,为本地农户增产增收提供了重要助力。与此同时,两国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的交流,也为当地培养出越来越多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人才,为巴基斯坦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