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万亿国债发力,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3-11-17 08:54:04


   
  文章指出,此次发行规模庞大的国债资金,既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无条件补助,也是对地方政府公共工程事权和相关支出责任的转移。在未来国债资金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国债资金、公共工程建设事权、支出责任三者的统一管理,要避免“吃唐僧肉”现象出现。
  
  一是发改委要加强前期项目立项审查,严格把关项目有关内容,严查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加强实地审查,杜绝虚假项目,严格按照“优良中差”实行项目评估分级,依法依规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职责,真正把好项目入库关。
  
  二是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强各部门相关项目预算审查,严格审查绩效目标,督促部门形成合理的项目预算资金计划。
  
  三是强化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目前人大预算监督和政府审计监督都需要根据《预算法》赋予的权力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国债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防止地方政府一些部门偷梁换柱,将原有的防洪设施建设资金挪作他用。
  
  四是发改委、财政部要督促建设部门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完善项目勘察和施工设计,合理安排工期,强化建设风险控制,有效控制造价,防止项目烂尾,保障工程质量。项目建成后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和专项验收。
  
  五是各级财政部门、建设部门要加强项目支出绩效管理,避免大建大毁,大毁大建,讲究支出实效,形成高质量的实物产出量。
  
  六是建立常态化的资金支出和工程建设信息披露机制。财政部门和项目实施机构要加大国债资金公共工程项目采购、项目建设内容和标准、项目施行过程等信息的发布,及时全面向社会公众公开项目相关信息,加大公众监督力度,实行阳光化管理。
  
  七是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加大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对挤占挪用国债项目资金等问题,要严格按照《预算法》等有关规定严肃追责。
  
  总之,此项1万亿元国债资金的发行使用,将有助于未来中国地方洪涝、风雪灾害防治工程等基础设施系统的完善和灾后恢复重建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对宏观经济调控、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的整体复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