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苑举正:“我是百分之一百的中国人”
http://www.CRNTT.com   2023-11-22 10:30:04


 
  “哲学有趣又有用”

  苑举正有“西方”的一面,讲授斯多葛学派、怀疑论,译卢梭著作,写思考西方哲学的书;他又有“东方”的一面,按辈分取名“举正”,因“正”表字“子端”,常用一方篆刻姓名石印。

  “我们家来自孔孟之乡,非常重视教育。”苑举正说,父母觉得有天生的义务,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并把读书的自主权交给孩子。

  苑举正选择哲学作为一生志业时,母亲问:“为什么?”

  “喜欢读厚重的书,读了后能从繁到简地讲出道理。我适合读这个。”苑举正说。

  从学哲学到教哲学,苑举正的哲学路走了40年。哲学于他而言,不止是“求知的热情”,更多是“命运的必然”。他认为,“让人觉得哲学不难”是自己作为哲学教育者的责任,“让人觉得哲学有趣又有用”则是他的目标。

  “儒学是讲求务实的哲学,强调实事求是。”自幼受儒家观念熏陶的他说,从“未知生,焉知死”“圣之时者也”等可以看出,儒学不倡清谈,而注重当下事和与时俱进。

  课堂上,苑举正常以生活经验和时事热点举例,如苏格拉底所谓的“知识的产婆”,在与学生的问答中“催生”理性思考与分析。

  “我最希望教给学生的是哲学概念,可以应用于生活中出现的一切事物。”他说,哲学最大特色是思考靠理性,而哲学之用在于回答所有人想知道答案的三大问题:存在、道德、生命。“在儒家影响下,立志做读书人是达到有意义人生的最佳途径。”

  苑举正考虑将来开一门中西方哲学汇通的课,比较分析斯多葛哲学和儒释道。“用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解释斯多葛哲学,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和产生共鸣。”例如,斯多葛哲学主张每天审视自己的进步,而儒家则“吾日三省吾身”,这之间就有了共通性。

  “讲好中国民主故事”

  一盏补光灯45度斜照向整洁的办公桌,后面贴墙立着满是书籍的两个柜子。苑举正在他台大办公室的这一方空间里录制了大量视频,阐述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话题的看法。

  苑举正的视频仅在B站平台上就收获了逾60万“粉丝”和近4000万次播放量。他通过弹幕和评论,看到大陆网络讨论的积极向上,也从中感到哲学是活的学问。

  一次,苑举正在互动中问网友希望他讲什么?有网友答:“中国的民主故事。”

  “受到很大启发”的苑举正越来越发现,西方价值叙事中的核心——“民主”,是在确保西方优势地位前提下被确立的。然而,当“中国式民主”这个选项出现后,西方的“民主”相形之下仅仅剩下些口惠而实不至的口号。

  在苑举正看来,“标准答案”在哲学中是不存在的,因为思想是动态的、辩证的、连续的。把西方社会的变化、西式“民主”的现实放在动态框架中思考,就会发现在投票“民主”政治中,人民把票投下去的那一刻起就失去了权利。

  “大陆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的是民主制度发展要以民心所向为念。”他肯定道。在大陆看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苑举正深深认同“首要的是富强”。

  抗战期间,苑举正的父亲曾在天津被日本侵略者打过一记耳光,这让父亲屈辱难忍。“现在,中国人在自己土地上受欺辱的情况还会有么?”苑举正说,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了才有谈民主的可能,而保卫家国平安、改善自然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都是人民所需,“这些办到了,就是民主”。

  苑举正在网络平台上积极更新内容,也常在岛内参加政论节目,于唇枪舌剑中激浊扬清,分辨是非善恶,驳斥别有用心者对大陆的抹黑。他说,除了在课堂上扮演好教师的角色,还要在网络空间扮演好“网红”的角色,因为“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是应尽的责任”。

  “今天有能力站在公众面前讲话,就要说出自己心中所想。”苑举正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