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华王道文化与两岸地方治理经验之融合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4-02-19 00:15:18


表格:台湾各级政府公共债务统计(2023年9月底)
 
  二、台湾采取地方分权式地方治理

  台湾虽自1950年4月,公布“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后,即行自县(市)以下实施地方自治,但真正落实地方自主性(local autonomous)的地方自治,却要到1994年7月,地方自治法制化完成,依省县自治法、直辖市自治法施行地方自治。因之,探讨台湾的地方自治,如以1950年开始之机制,仍然倾向中央集权式地方自治;真正落实直接民权的地方自治,则以1994年施行地方自治法制化后之机制为准据,较符合自治法制发展事实。

  台湾各级政府的债务情形为:⑴直辖市负债比大于县(市)负债比;⑵不论蓝绿政党主政皆有负债,蓝色或白色政府的负债情形小于绿色执政,绿色政府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完全不考虑偿债能力;⑶县(市)负债比虽低,但其偿债能力亦差很多;⑷对于地方债务问题,除公共债务法有所规范外,地方政府皆须依法负起债偿责任,高雄市长期由绿色政党主政,历任市长皆未曾提出完整的偿债计划,债留子孙绝非污蔑之词;⑸台湾采取地方分权式地方治理,地方政府债务须由各该地方政府自行筹款处理。

  [表格:台湾各级政府公共债务统计(2023年9月底)]

  除公共债务问题,两岸地方政府有共同的高额债务,但清偿权责因地方治理模式不同,而有显着的差异性外,其他地方治理情形,台湾的特征,包括:⑴疫情放缓出现出岛观光潮,岛内观光景点却未见显着人潮;⑵基础建设逐年进行执行率却偏低,甚至还有流标、废标的情形;⑶地方建设常因政党对立影响发生或形成分赃,其施工品质因政治优于专业而堪忧,弊端时有所闻;⑷地方食安、疫苗、莱猪、核食、光电等问题,已使美丽宝岛褪色或失色;⑸疫情期间唤起民族意识全民配戴口罩、勤洗手等必要事涉私人卫生的防疫措施,屡见成效;⑹人民已养成世界公民的习惯,对于人民不具保护作为事项,皆能视其危害程度,而为不同的政治抗争。

  经由上揭实际的民进党政府无效率作为,可由中华王道文化作出如下的理解:

  1.民进党政府的执政人员皆是主张口惠而实不至的政治宣传人员。其对于去中国化全力以赴,以致台湾的中小学教科书已看不到以中华儒家王道文化为核心的道德规范教科书。

  2.就瞭解民进党人员所以每年挑起二二八的伤痕事件,其未必是二二八的受害者却经常利用二二八遂其政治目的或达到消灭政敌的恶劣政治目的。数十年来,二二八的问题不能解决;尤其成立临时的政治团体,以摧毁得来不易的民主政治主张与宪法保障的言论自由。这是中道文化的衰败,值得台湾执事者重视。

  3.中华王道文化系华人社会的文化精随,却在民进党有计划地去中国化后,在台湾的民主政府体系逐渐消失殆尽。台湾的政治发展正面临关键的胜败时刻,蓝色政党唯有重掌政权,重编教科书将中华王道文化注入教科书中,人民始有正确的史观,从而瞭解大同世界的真谛,达致实践公民社会的社会资本成效。

  4.两岸的地方政府唯有加强交流,最近蓝色地方政府首长为人民福祉赴纷纷赴大陆与中国大陆的地方首长交流,甚至远赴北京协调农产运销相关事宜。此即在两岸一家亲的基础上形塑血浓于水的文化互动,相信有裨于两岸良性发展。

  5.两岸对地方治理的应用,固然因民进党政府的去中国化而有趋于不同发展的现象,但这种发展绝对不是多数民意的主流。如果蓝白合是胜选的保证,该蓝白合当事人的政治主张,就应掌握“中华王道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大众媒体或网军报导该核心价值时,能适时化为政见的诉求标的。相信惟有呈现中华王道文化的政策意旨,始有扭转当前台湾文化正在走向衰败的现象。

  肆、应用地方治理经验丰富中华王道文化内涵

  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九二共识”系两岸发展的定海神针,但台湾的执政当局-民进党政府,却无视2015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两岸领导人马习会所建立的发展通关密语,以致两岸自2016年5月蔡英文主政后两岸对话与交流中断。因之,在两岸尽速纾缓紧张关系一时间尚不可能全面实现的政治环境下,唯有地方与地方的对话先行,如2023年以来,金马离岛、台东、花莲、苗栗等农业县先后赴中国大陆交流,协商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成就,正可肯认两岸地方治理经验交流,系两岸放缓紧张关系可行的沟通管道。唯其沟通系在“九二共识”为前提下,本诸中华王道文化的核心价值,发展对话,以强化文经交流。

  一、强化民本主义核心价值

  东西方对于“民主政治”(democracy)的内涵解释有所歧义,但对于“民本主义”(people-oriented / humanism)则较无争议。事实上,两岸都以孔孟学说或称儒家思想为政治思想主流下,就以民本主义为两岸对人文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最根本的民本思想之核心价值,仍在于统治者的“仁政”作为,确系两岸地方治理的定海神针。

  针对王道文化引伸到廉能政治、透明政治,以形成优质治理或称良善治理(good governance)。经报章透露,两岸地方治理皆面临地方领导人有“贪腐问题”的严峻挑战。盖施行王道文化的政治过程,自然要弊绝风清,不许任何图利自己的不法偏差行为。究应如何本诸王道文化的核心价值,展现良善治理模式?包括:

  1.地方政府施筑公共工程,除依政府采购机制办理外,承办人员及其上级督导长官皆须办理财产信托,定期申报财产;如有不实即依据有不明财产罪嫌究责。

  2.地方政府设有研考单位,加强硬件的施工品质考核,不仅须依图说施工,并须符合SOP(标准作业程序)。此外,办理绩效评量前,各施工单位应订定KPI(关键绩效指标),以利公平的绩效评量。

  3.严守财政纪律,两岸地方政府均有债务问题,尽管处理方法或有不同,但严守财政纪律,则无二致③。

  二、贯彻中道思想治理模式

  朱熹〈中庸章句〉引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两岸地方政府皆有重视硬体工程以凸显政绩、相对忽略软体工程而缺乏管理的治理缺失,因之,本研究特别指出地方治理尚须引用中庸之道;亦即以“中道”的旨趣,推动政务以服务社稷。此系中华王道文化的内涵所在。盖〈中庸〉第二十二章有云: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由上揭论述中,至少有下列事项,系两岸地方治理所重视者:

  1.计划行政:地方财政一向吃紧,尤当重视计划治理的必要性。目前公共工程最困难且常缺乏的精密规划,就是人力和财力的规划,而这二项是工程能否完工,尤其能否如期如质完工的关键。因之,地方治理在这方面务必格外重视专业的规划。

  2.科学治理:21世纪是数位科技的世代,地方治理宜由往昔领导的经验办事,进步到经验整理或规划的学理化,再加以数位化的时代,以使经验具有规划性、重复性的运作机能。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容易掌控,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3.团队精神:现在是人工智慧(AI)盛行的时代,尽管如此,团队精神的协力作为,仍然是政府施政的必要途径。在团队组合时,务必慎选各项人力;尤其领导统御更不宜政治挂帅,而须做到专业挂帅,领导人尤其须具有领导统御的特质,始为正选人力。

  4、终结思维:对于公共工程固然宜有如期如质施工的期许,但就软体工程则须有不断创新的观念。因之,公共工程,尤指桥梁、汽电设施、车辆皆须落实定期维修或保养,千万不得推迟更新,始为最可行的经营治理。一旦功能不彰,甚至负功能出现,即要有汰旧换新的魄力。

  三、呈现积极受益人权保障

  两岸地方治理的经验,台湾在70年代即因接受欧西、日本先进国家的治理观念,在成就上确实早大陆一些年,但这些年台湾治理深受中央过度的集权式规范影响。其治理功效,已有若干不进步,甚至可说是退步的现象。面对这种作为失灵的窘状,比较可行的治理作为,即是“由地方对地方的治理”经验交换;尤其近年来,有关台湾输出大陆的农产品,经相关单位查到不卫生的情形,甚至也有被禁运的农产品,已影响台湾农产品的运销。相关县长已由台湾至大陆与有关单位协商后续营运问题。对于两岸民生用品的贸易往来,本有ECFA的早收清单处理,但现在大陆正进行“贸易壁垒调查”。究竟应如何处理始符中华儿女一向坚持王道文化理念,正是台湾与大陆双方当局应用智慧予以解决的重要课题与关键时刻。

  当前两岸政府系采取完全不对话的单边行动,以处理事涉两岸的经贸事务;此就农产品而言,并不是理想的处理机制。盖台湾农产品稍有滞销,即造成农民血本无归的重大损失,必然影响农民的生计。因之,比较符合农民生计需要的处理模式,就是台湾农业部设立处理对大陆农产运销的组织人员派驻中国大陆,此有如交通部观光署已在北京、上海和福州等地设立观光办事单位,俾直接协商双方所面临农产品运销的问题。相信此系最理想的双方对话机制。如就处理农产品的作为,尚可有如下比较符合王道文化的做法:

  (一)设定双方农产品运销的最高目标以为维护民众的产品销售利润

  由于农业生产费时颇多,人力利用也大,一旦损失,农民的生计将颇受影响。因之,将该等农产品生产销售受益人的基本需求,视为基本财产权之保障;质言之,各该农产品的产销受益人无论销售情形如何,皆宜有若干保障规定,俾能避免农产品退货或协商关门之损失;且将保障视为农产品产销的必要条件。设若在两岸一家亲之下,大陆方能每日公布农产品产销额度,且视为公开销售的保障;亦即不论价额多寡皆有保障机制。如此规范不仅大陆可买到品质佳的农产品,而且数量亦可维持稳定。

  (二)农业技术交流应常态化和协约化

  据瞭解双方对农业技术的交流,尚未有常态化机制④,以致技术交流竟是如同“谍对谍”的非法交易。就两岸皆是炎黄子孙而言,并不是合宜的学术上活动行为。嗣后宜经由双方农业单位的协商,订定技术交流协议,促使两岸人民皆能享有高品质且价廉的农产品。这些作为双方皆可授权地方政府本诸地方特产全权与地方主管部门协商,以打开当前停滞不前的对话窘境。

  (三)一般民生用品可由地方政府本诸权责与对口单位协商发展新贸易模式

  台湾目前最大的经济发展困境系疫情期间的不当因应政策,以致通货膨胀非常明显,物价普遍上扬至少30%至50%,甚至有高达1倍的情形,但受薪阶级的薪资却未必相对调高;公教人员最多祇调高4%,根本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面对经济趋向萎缩之秋,一般民生必需用品如能承购大陆产品,因运输成本低,自然可买到价格较为便宜的必需品,以减轻受薪家庭的沉重负担。就以鸡蛋为例,2022年鸡蛋一斤最便宜是38元新台币左右,但自报载台湾有缺蛋危机以来,蛋价即由38元涨至58元,涨幅高达55%。这是一个很难相信的物价波动,人民身受其苦。设若台湾农业部授权地方政府办理鸡蛋进口相关事宜,台湾地方机关直接向大陆福建沿海产销鸡蛋的县级组织交易,相信鸡蛋不至于涨至55%高价位的情况。此种地方对地方贸易,应是在全面恢复对话前,比较可行的经贸政策取向,藉以促使两岸民众之得以同享福祉,以符合中华王道文化精神,固不待言。

  四、建构华人治理独特机制

  两岸政府执事部门宜有更前瞻的政策设计,以因应当前主权争议之暂搁、治权实质分离的历史发展事实。在制度尚未有可行调整机制之前,采取“两岸特殊关系”下的机制。此即将两岸贸易委由特殊制度下的组织,如目前的海峡交流机制,即是因应“九二共识”的临时性机制。

  面对某些完全不符中华王道文化的举措,民进党政府自然要肩负重大责任;复以大陆正在针对区域结构进行调整之际⑤,比较可行的方案就是两岸展开对话。设若两岸展开对话受阻,权宜措施就是设立“两岸经贸往来互动办公室”。盖两岸间互动僵化下,设立新互动机制则无可避免;唯新互动机制并不是取代现行的大陆海协会、台湾海基会机制,而是由地方政府组合或由金马澎离岛县组合的“两岸地方治理协商机制”,此乃现行机制因政治因素考量而停止运作或运作不顺畅的临时机制,以使两岸经贸协商不致中断而造成有形无形的损失。就有形损失而言,系指台湾因大陆进口减少,每年的出超相对减少,甚至影响台湾的人均GDP;所称无形损失,系指大陆因两岸贸易量减少,不仅不能享有台湾生产的甜美水果,而且民间往来疏远所引起的不必要社会成本增加。

  两岸地方治理协商机制,就如同台湾民众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经多方协调用“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固然台湾民众并不满意,但就台湾体育选手在奥运、世大运、亚运或其他运动锦标赛得到优秀成绩,金牌、银牌及铜牌满天飞的辉煌,就值得去争取变通名称以利出赛的实质意义。一旦两岸地方治理协商机构正式运作,相信现在仍然存在的对话困境,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中华王道文化的精神,也就可先在两岸人民心中激荡。

  伍、结语:两岸强化王道文化融合正是时候

  中华文化悠久,是全人类的资产,而王道文化系中华文化的精随。此项核心价值已在郑和下西洋,乃至中国大陆“一带一路”的国际化建设中,完全落实,成为举世共享的事实。两岸既为一家亲,王道文化宜成为两岸人民互动中形成全民共识下的宝贵资产。当下两岸敏感度最低的政治互动,就是检视两岸的地方治理成就,并且善加整理后可成为两岸良性互动的介面或平台与标的。

  相信两岸皆已感受到对话停滞的损失,以及开放两岸观光旅游延宕的无比代价,正极需要两岸执事者以“血浓于水”理念,正确认知两岸同胞的骨肉相连历史事实和文化传承意义,在可掌握的最短时间内形塑可行的融合良善治理经验法则,以为两岸人民的互动奠定永续的发展模式。中华王道文化既系两岸人民共同享有的伟大资产,两岸人民应无不能克服的行动障碍。在此务期两岸同胞能在可行的方案中找到互动交流的机制,以建立相互融合的发展空间,共勉。

  注释:

  ①美国是世界强权,但在世界秩序的维护方面却处处表现双标的“霸权国家”角色。学者认为原本一向作为世界领导者的美国正在走向衰落和堕落的不归路。详见石齐平:“中东新秩序、中美大交锋”中时〈时论广场〉,2023.10.5,第10版。

  ②周阳山、庞建国与郑通涛:《从实业计画到一带一路》,台北:三民书局,2022。第283页。

  ③陈俪方:〈财政纪律是法律,无罚则“贵在自制”〉,联合报2023年10月29日,第A7版。

  ④柳金财:〈两岸农业交流需靠协商〉,联合报,2023年10月29日,第A15版。

  ⑤中时社论:〈把握大陆区域结构调整契机〉,联合报2023年10月29日,第A2版。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12月号,总第312期,P53-61)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