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
http://www.CRNTT.com   2023-12-15 08:10:03


   
  近年来,一些新的驱动因素推动投资与贸易融合发展。
  
  中间品贸易快速发展,对跨境投资的刚性需求上升。中间品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已超三分之二,最终产品出售前多环节、多品类、多频次的跨境生产与交易活动,让更多国家、更多领域企业紧密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投资与贸易。
  
  数字化转型助推双向投资与货物贸易联动发展。跨境电商成为全球贸易新的增长点,激发出越来越多新业态、新消费场景和新的进出口需求。大型电商平台、跨境支付、物流等企业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进行全球投资布局,许多中小微企业也借助跨境电商融入经济全球化,有效深化了全球贸易合作。
  
  我国是全球贸易和投资大国,双向投资对促进我国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从利用外资看,我国坚持扩大开放,高度重视吸收外资,外资企业对我国提升制造水平、完善产业门类、融入全球化和提升价值链全球地位作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出口商品总值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5.1%、31.5%。再加上对产业链上下游进出口的带动,外资企业对我国货物贸易的实际促进作用更大。
  
  从对外投资看,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对外投资对货物贸易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我国企业发挥制造优势,积极带动产品走出去,也将全球更多好产品引进国内。截至2022年末,我国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66万家,2022年对外投资带动货物出口1742亿美元、进口824亿美元,分别占我国货物出口、进口总值的4.8%和3%。
  
  双向投资与货物贸易的协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国内营商环境和国际合作环境。当前,各国在全球贸易投资中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我国作为贸易和投资大国,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为全球贸易投资提供新机遇。具体看,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力度吸引外资,充分发挥跨国公司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高含金量政策落地,通过扩大服务业开放、支持外资企业在华创新研发全球领先产品、帮助外资研发中心按规定享受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等具体举措,为外资企业扩大进出口提供新的市场机遇。
  
  二是坚持推动高水平走出去,鼓励引导我国企业在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引导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模式企业走出去,推动更多优质商品进出口,惠及国内外更多消费者。鼓励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发挥供应链和数字化叠加优势,提升合作水平。
  
  三是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在自贸区(港)、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等开放合作平台,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合作。鼓励在华外国商协会、中资境外商协会等充分发挥贸易投资桥梁作用。
  
  四是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助力全球贸易投资恢复发展。与各国共同营造开放合作的国际贸易投资发展环境,提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积极参与和引领经贸规则制定,办好进博会、投洽会等国际性展会,为全球经贸合作提供高质量公共产品。
  
  鼓励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我国货物贸易领域涌现出哪些新业态新模式?
  
  李西林(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近年来,数字技术与贸易发展深度融合,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保税维修和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亮点纷呈,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跨境电商成为外贸促稳提质的重要力量。自2015年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我国先后分7批在31个省区市设立16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跨境电商生态圈不断拓展。我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0万家,建设独立站20多万个,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规模占外贸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5%左右。
  
  海外仓成为备受青睐的新型外贸基础设施。海外仓是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节点,凭借物流成本更低、配送时效更快等优势,有效打通跨境电商“最后一公里”。近年来,一系列推动海外仓建设的政策相继出台,海外仓呈现高速发展态势。2022年,我国海外仓数量已超2000个,总面积超1900万平方米,有效助推中国商品走向世界。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成为小商品对接大市场的重要渠道。自2013年在义乌设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来,经过5次扩围,试点总数达39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成为专业市场商品“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出口的外贸新方式。2022年,我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8883.8亿元,占外贸出口比重3.7%。许多中小企业借此走向海外,融入全球市场。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将进出口业务中的融资、通关、物流、保险及退税等环节进行整合,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不断延长服务链、深耕供应链,助力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
  
  离岸贸易成为外贸创新发展的新亮点。离岸贸易有利于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聚集,对提升区域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底,海南等地区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试点工作。此后,我国陆续出台政策举措,进一步支持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离岸贸易。截至2022年末,海南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涉外收支达184.5亿美元。
  
  保税维修成为货物贸易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保税维修与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共同构成完整产业链条,有利于制造业更广泛参与国际分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近年来,我国陆续推出打造检测维修中心、推进“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支持保税维修提质升级等政策措施,推动以飞机、大型设备、高端制造产品维修为代表的保税维修业务快速发展。2022年,保税维修进出口总值达1984亿元,同比增长32.7%。
  
  为进一步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应着眼以下方面。
  
  以数字化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落实数字强贸工程,推动数字技术与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发展,带动提升外贸全流程各环节数字化水平。支持传统外贸企业通过数字化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培育品牌,鼓励大型外贸企业自建数字平台,培育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第三方综合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提升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水平。协同推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增强对周边地区和上下游产业的带动效应。以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为抓手,提升自贸区(港)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枢纽作用。推进新型外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海外布局,进一步挖掘传统市场合作潜力,拓展新兴市场合作空间。
  
  优化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环境。创新与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相适宜的金融服务、监管方式等。依托国家高水平开放平台,探索建立适应和引领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国际规则。深化相关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跨国物流等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发展数字丝绸之路、丝路电商。发挥好预警体系、法律服务机制以及贸促机构作用,积极有效应对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

  来源:经济日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