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探索符合国情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24-02-03 08:59:45


新时代新征程,需科学研判中国城乡发展的趋势特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中评社北京2月3日电/城乡融合发展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提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新时代新征程,需科学研判中国城乡发展的趋势特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把握城乡关系动态演变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文章介绍,改革开放40多年来,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在这一动态演变过程中,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逐步实现有机衔接,乡村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关系呈现出新面貌。
  
  城乡关系演变主要有以下三个趋势。一是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农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197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2022年这一比重下降到7.3%。在此过程中,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下降,1978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为70.5%,2022年这一比重下降到24.1%。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进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二是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催生农民工群体。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的虹吸效应,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产生的挤出效应,催生了农民工群体。这一群体仍是农村居民,但从事的职业几乎都是第二、三产业,表现出身份特征和职业特征的二元性。三是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经过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步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工业增速趋缓、结构趋优,城镇化发展产生的巨大需求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1978年至2023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245万人增长到9326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7.92%增长到66.16%。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基本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的落户条件有序放宽,城乡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城乡关系历经多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税征收、户籍制度、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催生并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工农城乡关系大为改善,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有力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特别是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成为历史。党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工农城乡关系逐渐向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7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求“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些都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明晰了方向。
  
  从全球经验看,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制定实施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战略、扶持政策向农业农村倾斜等,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关键。城乡关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态势。已经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已经具备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础与能力。
  
  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
  
  文章表示,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实际需求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局面。下一阶段,需不断巩固和拓展已经取得的成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要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继续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牢牢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二是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多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以县域为中心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三是提升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统筹推进城乡一体规划布局,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要持续推动城市赋能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在推动城市要素下乡的同时,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让农民真正能够进城安居乐业,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一是深化认识。充分认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和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城市和乡村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整体,充分认识城市繁荣需要乡村在资源、产品、劳动力方面的支撑,乡村振兴也离不开城市的带动和支持。二是推动科技进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重点加强生物技术、装备技术、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助力农民增收。三是提升人力资本。根据城乡融合发展需求,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有针对性地培养引领型、实用型、管理型等各类人才,引导城乡人才双向流动,鼓励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注重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形成良性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政策扶持、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投资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