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发光亦发热 银龄须生辉
http://www.CRNTT.com   2024-02-19 10:38:32


 
  “时间银行”让公益互助有了更多可能

  陈功从2000年左右就开始关注研究“时间银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开展了五轮调研。在他看来,当前中国已经具有了开展“时间银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决好社区居家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为实现技能交换、服务互济,促进互助养老、增进社会资本提供了新机制。受过良好教育的低龄老年人,对此会有较高的接受度,并能够自发地投入志愿公益活动。大数据、区块链及5G技术发展使“通存通兑”成为可能,为扩展“时间银行”的业务领域、应用范围以及适用人群提供了有利条件。

  史秀莲是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从事老年工作已有十几年。据史秀莲介绍,目前南京“时间银行”提供的服务中,老人需求量最大的是助洁和助餐服务,两者占到了67%以上。精神慰藉、日常应急协助,尤其是智能设备的辅导也是重要服务项目,智能技术辅导占到了11.97%。

  史秀莲发现,50至69周岁的老人参与服务活跃度最高。这部分刚退休的志愿者,闲暇时间较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及对养老的关注度较为强烈。同时,在80周岁之前,各年龄段活跃志愿者占本年龄段志愿者比例基本呈上涨趋势。

  “时间银行”的运转中,志愿者的持续性和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比如南京市鼓楼区卫健委参与,带来了全区90多支医疗队,有效充实了医疗志愿服务力量。‘时间银行’的推进有利于孝亲敬老、和谐互助的风尚形成。”史秀莲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陈功认为,积极鼓励老人参与到社会中,以更多样的形式推动低龄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更多力量,“必须做好法律保障,并将‘一老一小’统筹考虑,让更多老年人不囿于‘隔代照料’。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老人们可以有更多时间为自身老年生活做好规划,实现人生价值”。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