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大学还有家长群?过度干预大学生活不可取
http://www.CRNTT.com   2024-02-28 15:52:29


 
  家长应要意识到,强烈的掌控感可能会阻碍孩子远行的步伐。成长和远行密切相关,大学是孩子真正迈出人生远行的第一步,也是成长为独立个体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要完成初步的社会化,必须独自去面对和经历探索现实生活的美好,并承受挫折乃至打击。如果依然把孩子当作没有长大的“被管理者”,其实是对大学教育理念的弱化,也在制造“巨婴”,降低孩子的心理韧性。

  新一代的家长也许对此并不以为然。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不希望孩子走弯路。但这种想法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依然是在用固定性思维模式看待孩子的成长。即一旦自己或孩子面临挫折,或者偏离自己的预期,就会感受到威胁。然而,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成年后发展好的人往往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更愿意接受不确定性和挑战,相信通过努力、良好的策略、其他人的帮助和反馈,自己的能力可以被提高。他们相信挫败并非坏事,反而可以从中获益和成长,修炼自己的“反脆弱”能力。所以,我们要相信即便孩子在大学中走了一些弯路,也未必是坏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对步入大学生活的孩子完全放手不管。不少辅导员和大学老师发现,家长适度地参与,采取沟通而非干预的方式,能有效帮助新生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家长与其过度操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学业安排,不如多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有没有问题,以及自己能不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有效的资源和情感支持。毕竟,为孩子设计的“单轨制”人生固然稳妥,但也可能导致孩子远行的步伐再也难以迈出。

  (来源:中国教育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