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富权:国民党中常委选举“香饽饽”变“鸡肋”
http://www.CRNTT.com   2024-03-11 11:06:59


 
  本次中常委选举遭到“冷遇”,可能也与本任中常委的“实质权力”不太大有关。本来,中常会是国民党的最高决策机关,所有党内提名的游戏规则,都在此通过、追认。但在本任中常委的两年任期内,除了是二零二五年八月的国民党主席改选之外,没有其他公职选举。实际上,二零二六年十一月的“九合一”选举的,及二零二八年一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委”选举,决策及提名都不是本任中常会的权力范畴。反而中常委每年要上缴五十万元的党公职筹款责任分摊金,而一年只有五十二个星期,等于是每个星期开一次中常会大约就要花一万元,中南部地区的中常委还要搭高铁北上,“倒贴钱”,因而在“权小贴钱离家远”下,导致许多人对参选中常委兴趣缺缺。
  
  或许,也与中常委选举制度改变有关。在一九二四年一月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主席孙中山及主席团成员胡汉民、汪精卫、林森、李大钊及谢持,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指导下,将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定位为又称为“列宁式政党”的“刚性政党”,组织架构呈现“金字塔”形状,实行民主集中制,由党员选举产生党代表,“全代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选举产生中常委。国民党政权渡台后,仍然采用这种制度。就算是为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后来在党纲中又添加了“台独”元素)而成立的民进党,也是采取这种组织形态。而后来成立的新政党,意图走出一条新路,“力排众议”地以“柔性政党”出现,但实践都证明行不通,新党、亲民党以至民众党,后来都改制为“刚性政党”。
  
  有点讽刺意味的是,向国民党“偷师”的民进党,直到现在还是“始终如一”地实行“列宁式政党”的选举模式,除了党主席是在“全代会”以外另行由全体党员一人一票选举产生之外,中执委由“全代会”选举产生,再由中执委选举产生中常委。直到如今,民进党的中执委选举和中常委选举,都是党内各派系激烈竞争的“战场”。虽然中央党部严厉打击贿选,但“换票联盟”仍然存在。
  
  而国民党则从过去的由中央委员选举产生中常委,改制为由党代表选举产生中常委,亦即中央委员被剥夺了选举产生中常委的权力。当然,中常委的候选人,必须具有中央委员的资格。而党代表在投票时,每人只可在候选人名单中圈选十六人。
  
  因为兴趣缺缺,以往积极参选的党籍“立委”,今次只有在“二零二四”大选中,以全台当选最低得票率的郑正钤登记参选。而曾经连任多次中常委的刘大贝、沈庆光、吕学樟等人,却没有登记参选。
  
  这次新当选的二十七位中常委,依得票顺序分别为中央委员陈俗蓉、现任中常委王伯纶、“立委”郑正钤、现任中常委曾文培、新北市议长蒋根煌、现任中常委高思博、郑任宗、陈汪全、侯彩凤、张育美、徐弘庭、杨博仁、新北市议员林金结、桃园市议员朱珍瑶、高雄市公民正义联盟总召集人孙健萍、国民党智库副执行长许育宁、现任中常委林文瑞、黄绍庭、邱素兰、周孟蓉、“立委”游颢办公室执行长蔡宜助、新竹市议员陈庆龄、现任中常委吴尚鹰、中央委员卓倩慧、游文玉、现任中常委林琮翰、中华两岸民族艺术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何鹰鹭。
  
  本次中常委选举中,党主席朱立伦系统有所斩获。朱立伦的小舅子、现任中常委高思博拿下第六名;朱立伦的核心幕僚、现任组发会主委许宇甄的姐姐国民党党智库副执行长许育宁,拿下第十六名。高思博与许育宁当选后,搭配青年团总团长、全国青工总会长在内的六至十一席党主席指定的中常委,朱立伦未来将可望更实质主导中常会决策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两岸民族艺术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何鹰鹭不仅是新任中常委,同时她也是一名“陆配”,她来自大陆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是首次有“陆配”当选国民党中常委。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