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驳“中国崛起顶峰论”
http://www.CRNTT.com   2024-03-20 10:41:52


 
  不仅如此,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性转换还与世界经济长期结构性调整、新一轮产业变革融合相互叠加。如果继续追求过快的增长速度,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会加剧传统粗放增长方式的既有矛盾、带来诸多风险,造成经济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转换增长阶段,意味转换动力引擎。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和退出,先进生产力则不断产生和扩张,由此形成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动力。

  观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经济,不仅要看“体量”,还要看“体质”。结合这些年的增长数据与效益数据,中国经济没有见顶停滞,而是在爬坡过坎中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目前,中国人力资源、资本形成、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等综合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潜力仍然巨大。比如,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形成了较为完善和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网络,建成了规模庞大、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体系,等等。根据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的测算,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潜在增速仍能达到5%左右。

  屡屡“唱空”,次次落空。或者简单用西方理论套用中国经济,或者夸大短期、局部问题,或者存在主观偏见,或者出于狭隘私利……综其原因,还是对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存在误区。中国经济长期在爬坡过坎中前进,既有笃定的追求,也在识变、应变、求变中调整。放眼未来,我们有庞大物质技术基础的坚实支撑,有工业门类齐全的供给能力优势,有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的需求潜力优势,有研发人员总量居全球首位的人才优势,有世界第二大“数据富矿”的新赛道优势,有制度创新不停步的改革开放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中,中国经济的增长潜能还将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

  眼下的中国经济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时期。其间,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甚至会经历必要的阵痛,比如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但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正视问题,有效利用充裕政策空间,不断出台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刚刚交出的2023年经济成绩单就是最好的证明。

  10年前,提出“中国奇迹终结论”的美国学者乔治·弗里德曼在一篇文章的结尾写道:“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取代中国,但中国的角色将被替代。这一进程中的下一步,将是确定谁将成为中国的替代者。”

  10年来,中国以坚实厚重的发展成就毫无疑义地作答:“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