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这个遗址延续近4000年,少有!
http://www.CRNTT.com   2024-03-25 12:49:06


 

  今天,透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阐释,我们依稀可以看到磨盘山先民平等富足的生活图景。

  ——出土文物中大量仿生形器物颇有特色,如吻部较短、腹围较大的崧泽文化陶猪尊等,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

  ——玦、璜、坠、蝶形器等大量玉器被发现,但随葬品数量和玉器的有无与墓坑规格似乎并不相关,表现出较为平等和富足的社会状况。

  ——少量墓葬中的大口缸等礼器性质随葬品表明,当时已有一定的等级或财富差异;部分墓葬以大量石器或较多的网坠和陶质织网工具作为随葬品,说明当时应具备一定的社会分工。

  ——遗物中网坠和陶觽自始至终所占比例都很高,说明渔业经济发达;采集和浮选物中可见大量螺壳、鱼骨等,较少的猪、鹿和牛等;石器大多有使用痕迹,表明与石器使用相关的手工业和农业较为发达。

  “磨盘山遗址的文化因素呈现出多样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看来,遗址处于几大文化区的中间地带,又以马家浜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可成为探讨崧泽文化圈和良渚文化形成的重要参考。

  聆听泥土下的文明絮语,寻回一块又一块历史文化“拼图”,以实证推动中华文明寻根探源。赵东升说:“眼下,磨盘山遗址的各项发掘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预计用一年左右时间就可以把整个墓葬群完整展现,更多的谜题将揭晓答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