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不起眼的文物耐人咀嚼的人情世故
http://www.CRNTT.com   2024-03-30 14:33:56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项元汴让人把那张沉香床放在门口,又把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堆在旁边,然后指着歌姬就说:“我以为能在青楼找到有情人,不惜千金买你一笑。谁知才过去一个月,你就把我忘了,当初山盟海誓都成了笑话。别人都说青楼女子絮薄花浮,先前我还不信,如今不信也不行了。”说罢,一把火把沉香床给烧了。好几天,那条街都是沉香气味,绕街三日,余香不绝。这条街从此得名沉香街,就是如今南京夫子庙秦淮河南岸的钞库街。

  前几年,在广东崇正秋拍见过一件明晚期“朴庵家藏”款出戟耳炉。朴庵,就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后人多熟知他和董小宛的情事。那些故事被记录在冒公子于董姬死后写的回忆录文体《影梅庵忆语》里。在冒襄回忆录里,他和同是教坊司歌姬出身的董小宛一起品香,“大小数宣炉,宿火常热,热香间有梅英半舒,荷鹅梨蜜脾之气,静参鼻观”,香味的记忆在项元汴那里代表了寡情薄意,但在冒襄记忆里却与爱情难舍难分,以至美人死后,冒襄再不曾在水绘园燃起过去的热香。如果那个戟耳炉真是他们用过的,倒真有些“旧事与日远,秋花仍旧香”的意思。

  带钩、铜镜与印章里的长毋相忘

  有件精致小巧的银带钩,出土于西汉江都王刘非的第十二号陪葬墓。它的主人是刘非的妃子淳于婴儿。婴儿这个称呼很奇怪,在江都王那里,是称呼心上人的亲密昵称。这器物虽小,却见证了汉代贵族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

  这枚小带钩的作用类似现代人的皮带扣。带钩为西汉常见的琵琶形钩体,模铸,形体精小。钩首为长吻翘鼻的龙首,突鼓眼,双耳向后矜立,其后钩颈曲渐宽连接着肥鼓的钩身。钩背腹凸出一个圆形的钩钮,以钮柱连接钩腹部。整器以中剖线为轴,自钩首龙耳下开始两侧错饰云气纹,钮面亦做同心圆的错银纹样。大概是因为错入银片的银质中含金的缘故,器表装饰利用了色差烘托出需要突出的纹样来。

  这枚小带钩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其既能沿中轴对半将一钩分为大小均等的二钩,亦可以利用钩首、尾两端处突出的柳钉符合成一钩,尤其是可分合的钩身内面有“长毋相忘”四字吉语,一侧钩身为阳文、另一侧钩身为阴文。两钩扣合,文字便隠匿不见,又因两钩合并成一钩使用时,将钩纽扣入革带的细槽内卡紧,整器便密不可分了。长毋相忘,是汉代人常见的词语:“你永永远远都不要忘了我”。这个词在汉瓦当和汉镜里见得也很多。汉镜里除了“长乐未央,长毋相忘”,还有诸如“君来何伤,长毋相忘”这样的铭文。如今这带钩也成相思物,入土两千多年,也将浪漫归于一抔黄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