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月印万川共澄明(海客话中国)
http://www.CRNTT.com   2024-05-01 18:12:38


 
  从波士顿大学宗教系博士毕业后,邰谧侠怀揣着深入学习中国文化的愿望,于2013年前往北京大学深造,师从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杜维明。他依循着最初的研究方向《道德经》,正式开启自己的中国哲学学术旅程。

  邰谧侠介绍,《道德经》也称《老子》,这部中国春秋时期的古籍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粉丝”。其译本之浩繁、诠释之丰富,可谓“月印万川”——《老子》原着如同天上的明月,而地上河川里的每一个倒影就是全球化后对《老子》不同的解读和译注。在邰谧侠看来,正是因为《老子》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洞察,即使穿越数千年的时空,依然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启迪,使其成为跨越文明差异而广泛传播的一部经典。

  《老子》早期译本的手稿散落在世界各地,想要完整地收集这些译本绝非易事。邰谧侠花费了五六年的时间奔走于各国图书馆,尽己所能详尽地搜寻这些译本文献的踪迹。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他出版了著作《〈老子〉译本总目:全球老学要览》,收录了全球97种语言的2052个译本。这个数量远远超出他了最初的预料。

  邰谧侠认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翻译过程。《老子》的译本既有哲学家、汉学家重视学术性的翻译,也有爱好者大众化的翻译。在邰谧侠看来,《老子》是一门哲学,哲学发展的本身就是在不断的阐释下进行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与之如影相随。而正是这些不断增加的阐释,最终融汇成浩瀚绵延的中国文化长河。

  传播中华文化的热忱

  如今,邰谧侠乐此不疲地投身于“老学”的专业研究。在他看来,只有回归到中国文化典籍的源头对其加以理解,才能更好地观测历史上那个不断变化的老子形象。因此,他决定留在中国,立志将自己全部的热忱与精力投入到诠释中国文化经典、探究中国哲学精髓之中。

  2019年,邰谧侠任职于南开大学哲学院,并引入了“全球老学”这一概念。邰谧侠认为,老子思想的传播是一个全球现象,这部书已经不只是中国的经典,而是全世界的经典。因此,“全球老学”以传统老学研究为基础,囊括了全世界《老子》注本、译本以及思想研究,并将全世界《老子》研究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多元的系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