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杨开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人类的永续福祉
http://www.CRNTT.com   2018-12-14 00:18:50


 
  第三是推崇“共”的价值:在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共”字是出现率最高的一个字,在中文的语意中,“共”字常为“副词”,意即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所以“共”一定是指一个以上,所以一起,一同。而把不同的个体摆在一起努力,则须有相同的目标、价值、途径等,同的东西越多,能在一起的可能性也越大。习近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 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非共谋和平、同促发展的政策主张, 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方愿同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努力,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各经济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共同创建引领世界。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共同建设合作共赢的美好世界。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 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中国坚持共同发展,理念不会动摇; 共同开创中美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中美要坚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坚持增进战略互信,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 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欢迎各方共同参与;…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杨开煌说,从以上来看,可以清楚地理解到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解决世界变局、乱局的方案,与其他各国的方案不同之处在高度、实践路径和方法。

  “在高度上,一开始就认识到这不是一国的问题,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共同的问题,所以一国解决不了,区域合作也无济于事,必须全球合作,而且合作的基础又不能只是以往的国家间,以利益为基础,所以必须有新理念,新构想,使得合作不完全受利益左右,才能使合作可以机制化,长期化。”

  “在实践路径上,则采用了先试点再推扩的办法,所以东盟、中阿、中非、中拉等地区的双边合作开始,毕竟两两合作需要克难的困难比起全球合作要少得多,然而东盟、中东、非洲、拉美等地也都是既有相同性,又具复杂性的地区,是以这样的合作模式的成败经验,既有参考性又有推销的潜能。”

  “在实践方法上,则从“共”字入手,在此意义上,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是解决和应对复杂问题的方法论,习近平用了“共议”、“共商”、“共建”、“共护”、“共享”、“共赢”、“共同发展”、“共创和平”等等字眼来说明中国想做的事,不是由中国人一家指挥,而是由大家一起做,如果每件事都是经由大家协商,再由大家共同完成,既要“共议”又要“共建”;则利益、成果就不可能是独占、独享,自然不可能称王称霸;所以习近平才说中国人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 那么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意义为何?与西方国家所倡议的“共同体”有何不同?为什么在全球引起重视与讨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