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大咖讲书:中评青年对话刘澜昌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1-06-01 00:12:37


刘澜昌解答中评青年记者提出的问题(中评资料图)
 
 
  中评社记者:您在书上也提到,当时《苹果日报》和《东方日报》打价格战,一度冲上了销量第一。现在黎智英被逮捕,您怎么看《苹果日报》从巅峰到没落的过程?

  刘澜昌:香港媒体的价格战其实是很值得再研究的。我的研究比较粗浅,当时一份报纸卖5块钱,但是《苹果日报》只卖2块钱,而且还送一个苹果,等于是倒贴,所以一下子就把销路给打开了。那时候香港的报纸市场是饱和的,大报有《明报》、《东方日报》,经济类的报纸有《信报》和《经济日报》,小报有《天天日报》,晚报有《新晚报》等。我们那时候一天至少买三份报纸,一份大报搭一份经济报,再搭一份晚报。
 
  《苹果日报》要在这样饱和的市场里边占有份额,就必须要出这样的奇招,所以他打“价格战”是一个商业竞争。黎智英原本是做纺织的,后来开始做媒体,先做了《壹周刊》。《壹周刊》原先也是严肃的,登一些时事分析,后来黎智英觉得不行,就走了所谓的“淫贱路线”。当时我们都说香港有“淫贱双周”,一个《东周刊》,一个《壹周刊》,两个斗烂、斗黄,揭露名人隐私。但是它的销量的的确确是很不错的,一下子《壹周刊》就盈利了。《壹周刊》做起来后,黎智英认为可以开始做报纸了,他觉得香港以往的报纸是陈旧的,因为香港的报纸没有这么大幅的照片,大家都觉得报纸版面很金贵,一个头版用的大照片起码可以放4000字,相当于三五条新闻。

  黎智英说他看了美国某些报纸就是以图片为主的,另外新一代香港人从小看卡通片,所以他觉得办这样一份报纸一定会成功。他投资了两份报纸,《苹果日报》和《经济日报》。这两份报纸我都做过,《经济日报》是经济类的,路线是低投入、低成本,一直做了十多年,投入和收入才能够打平;《苹果日报》就是高投入、高产出,三个月日常账就打平了,除了厂房等投资外,过了一年左右就追回了成本。所以黎智英在经商上是有一套的。

  后来他就和美国搭上了线,《苹果日报》变得非常政治化。我认识的不少苹果的同事,他们也不同意黎智英的做法,觉得他已经失去了一个媒体老板应有的身份,变成政治人物了。从办报纸变成了干革命,每当有大的游行就积极介入,每次“七一”游行站在最前排的那些人,举的都是《苹果日报》,他投入很多在这方面。我觉得他的投入获利了,他判断整个香港的社会基础是黄大于蓝,黄占六成,蓝占四成,所以《苹果日报》会有大量的读者。现在他的户口被冻结,但是他们还有60万的订户,每人每月50块钱,60万订户就是3000万的流动资金,按照这样的水平还可以支撑下去。这是我以前在苹果的同事说的,我个人是有点怀疑,还要再观察一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