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无人机产业规范化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7-25 16:28:13


  中评社北京7月25日电/据经济日报报导,我国首部民用无人机专项法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正式发布,标志着无人机产业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近日,“详解《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法与理”立法专家畅谈会在北京举行。专家普遍认为,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无人机管理与发展作出部署,覆盖“人”“机”“环”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的管理首要目的是为符合生产制造标准的绝大多数微型、轻型、小型无人机提供开放的运行合规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无人机产业良性发展。

《条例》提出“适飞空域”的概念,让满足一定条件的无人机可以无需申请空域。《条例》开放的真高120米以下适飞空域,基本满足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使用需求。绝大多数航拍无人机,甚至大多数的行业无人机都被包含在内。《条例》还规定,操控微型、轻型民用无人机的人员,无需取得操控员执照。几乎所有的消费级无人机都在这一范畴内。

  原国家空管委办公室航空管制处处长苏新录认为,《条例》的亮点在于推出“空域黑名单制”,即先明确无人机管制空域,管制空域外均为微型、轻型、小型无人机的适飞空域。这是低空改革的突破,长远来看,更符合无人机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如果需要在管制空域外飞行,《条例》也让申报流程变得简单,飞行申请不再需要提前申请临时空域,用户仅需在飞行前1天12时前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提出飞行活动申请,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在飞行前1天21时前给出答覆。”苏新录说。

  《条例》在空域开放上利好无人机产业,但仍有完善的空间。与会专家认为,《条例》还有许多未明确的管理细则,比如适飞空域如何划定、综合监管平台怎么建等,需要各地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条例》让地方政府参与航空管理是很大突破,因为政府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受益者,为了地区经济发展也会有动力规划好适飞空域。”苏新录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副教授孙永生表示,下一步,公安机关将贯彻落实好《条例》,逐步构建低空安全新格局,服务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公园和景区等地区,孙永生建议,地方政府、文旅部门、景区管理部门等单位应当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角度出发,在属于适飞空域的前提下支持消费者合法飞行。可以试点预约飞行,起降区避开人员密集区、飞行时配备桨叶保护罩、飞行限制高度在15米以上120米以下,并要求消费者购买保险转移风险。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