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评论》月刊第316期内容介绍
http://www.CRNTT.com   2024-04-22 00:36:56


 
  本期“两岸”专题刊发了《台方“限禁水域”的由来、性质及应对建议》《当前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矛盾心态分析》《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虚实分析》三篇文章。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李明杰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海洋战略与法律创新团队双首席科学家张海文联合发表的《台方“限禁水域”的由来、性质及应对建议》一文介绍了“限禁水域”的由来以及台方划设“限禁水域”的经过,分析了“限禁水域”的性质以及围绕“限禁水域”的执法实践,并对“2·14”事件后续处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凌斌在《当前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矛盾心态分析》一文中表示,当前,国际局势风云激荡,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美国加大打“台湾牌”力度,民进党当局持续倚美谋“独”,阻挠、限制两岸融合发展。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台海局势,大陆保持战略定力,坚守原则底线,推出一系列反“独”促融举措,强力震慑谋“独”挑衅,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引领两岸关系“克难前行”,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在三年新冠疫情与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下,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矛盾心态主要表现在:台湾民众对两岸未来“和战”走向的看法存在明显分歧,其统“独”立场仍呈现“维持现状、拒统趋独”态势;支持两岸交流合作与对话沟通是台湾主流民意,但岛内民众对“九二共识”的认同度亟待提升。新冠疫情大流行结束后,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世代赴大陆学习就业创业、寻求发展机会的意愿止跌回升,但他们对于两岸交流合作仍然存在一些担忧和顾虑,对于大陆惠台政策存在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矛盾心理。由此可见,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心态呈现出多重矛盾性的特征,台湾民众如何看待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以何种态度参与两岸交流合作,将对两岸关系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华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令豪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虚实分析》一文中表示,学界围绕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分析论述已然实现价值确立和议题铺陈,并形成基本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但由于对其内涵探讨尚未达成总体共识,对于现实中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特征事实、有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等实证问题,目前的研究关注度还明显偏低。已有研究大多对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理念的诠释意味浓而实证力度弱,还无法在形而上的理论建构与形而下的事实反馈之间建立紧密关联。未来有必要针对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进程的关键实践点做更细致跟踪考察,推动学理论述由“虚”向“实”,不断提升学术研究的现实效力。

  本期“港澳”栏目刊发了《新时代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路径策略》《“一国两制”白皮书十周年:央港权力关系回顾与前瞻》两篇文章。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艶华,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博士生李子文,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荣健欣在《新时代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路径策略》一文中表示,长期以来,香港发挥着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一国两制”下香港继续保持高度自由开放、同国际规则顺畅衔接的优势。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好“八大中心”的新定位。但是,受内外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中美关系持续恶化造成香港经济全面承压,俄乌冲突加剧了香港金融体系输入性风险,数字化时代香港“超级联系人” 功能有所衰退,产业发展的本地化诉求与区域化分工存在矛盾,内部政治社会稳定的不确定性因素迟滞香港人心凝聚,政府与社会治理架构难以解决深层次矛盾,巩固提升香港竞争优势面临不可忽视的挑战。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构建我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中,香港应强化政治社会治理,加强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功能平台形成错位产业合作,继续扮演好“超级联系人”的功能与角色,形成与内地其他开放平台的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地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