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分析:香港需要怎样的“心战室”?
http://www.CRNTT.com   2022-05-06 00:23:36


李家超公布政网(中评社 梁帆摄)
  中评社香港5月6日电(记者 卢哲)香港特区新一届行政长官选举在即,香港社会普遍关注新一届政府的架构重组。近期不少政党、学者都在不同渠道呼吁设立中央政策组、高层智囊团、甚至“心战室”等。香港行政长官选举候选人李家超也在参选政纲中首要提出“强化政府治理能力”,他表示,会研究政府架构重组,强化战略谋划、政策硏究和整体统筹能力,提升施政效能。又提到会广泛吸纳人才,加入政府委员会、谘询架构等;同时善用智库的研究能力,建构优质、多元的智库生态,提升社会整体政策研究的活力。

  笔者认为,首先,在香港面对的内外新形势下,新一届政府重设一个专门研究发展政策的中央政策组(中策组)势在必行,但社会亦要摆正其功能位置。
  
  众所周知,最初中策组是港英政府在1989年成立的,当时委派英国经济学家顾汝德做首席顾问,职能为负责审视特定政策议题,辅助当时布政司署的工作。有观点认为,顾汝德牵头作的一系列政策研究,为香港社会福利、行政效率及财政政策带来重大变革,因此中策组的作用值得重视。1997年7月起,中策组主要职能为向行政长官、政务司司长和财政司司长提供意见,回归后一度是特首重要智囊,除了审视特定政策议题,亦会就政府关注议题做民调及分析舆情。本届政府上任初期,中策组被改组为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创新办)。2019年“修例风波”发生,不少意见认为,中策组被取消,政府缺少了贴近民意、把握舆论动态的利器,政府对民情的掌握大大削弱,因而出现误判,成为风波发生的原因之一。

  但这是一个迷思。正如另一批政界人士所批评的,社会或政府如果将把握民情不利,单纯地归咎于一个智囊性质的研究机构,实际上也是一种懒政和推卸责任。从编制上来看,中策组人数并不多、编制地位亦不高,在多届政府中都出现过研究内容并不受重视的情况。另一方面,正如前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在接受本社专访时所指出的,政府各政策局有接触民众的各种渠道,地区工作更是政府的重点之一,把握民情应该是多渠道全方位的日常工作。在国安法实施、完善选举制度之后,新选制下的香港要面对极其复杂的内外形势。笔者认为,有一个专业的研究团队负责为特首及政府做宏观、长远的战略研究,让香港能应对国际挑战的同时,又能抓住国家发展机遇、解决香港内部深层次问题,是非常急切而有必要的。这个研究团队的组成,要多元化、专业化,职能分工要清晰。政府应广纳人才、专才,并提供充足的资金及政策支持。同时,特首和政府部门要对政策研究结果有足够的重视,并能够提供跨部门的统筹执行。

  另外,在把握民意与舆论上,需要的是政府各部门和官员多方位地接地气、贴近群众、深入群众,各自收集不同的民众意见。可设立一个汇总制度,由中策组负责宏观上的统合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上,政府绝不能只倚靠一个务虚的理论研究机构。总之,政府收集民意的渠道应该越多越好,越形成完善的机制越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