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黄炳逢答中评:适时变革以保金融中心地位
http://www.CRNTT.com   2022-05-19 00:35:55


 

  黄炳逢指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多元人才的需求不言而喻,包括本地、内地及国际的人才资源。如果产生人才大量流失的空巢化现象,肯定对香港的竞争力构成莫大影响,特别是香港必须维持国际化定位,发挥内地与国际接轨的桥梁作用。面对各地对人才的竞争,香港的吸引人才政策明显滞后,只着眼于放宽各项落地申请及安排措施,针对已经决定要来港的人才,加大名额,显得较为被动,不是更主动积极吸纳人才,没有以新思维鼓励人才选择香港及决定来港发展。除了积极鼓励港人北上发展,必须同时重视人才的“双向融合”,因为香港本身就是大湾区城市,人才的北上、留港、到港、国际交流同样重要。像金融行业一样,各行各业现正面临严重人才短缺、人力资源断层、劳动力错配的问题,必须正视有好多工种和岗位没人做,开始影响到香港的竞争力及效率,必须全面、大胆地调整香港人才政策。有了对新时期人才需求的正确认识,才能搞清楚如何增强香港对国际及内地人才的吸引力。

  对于如何看待来自新加坡在金融中心地位方面的竞争,黄炳逢认为,香港一方面要有平常心,明白其他国际及区域金融中心必定加强或改善竞争优势;一方面要清晰知道自身与别不同的优势,放大其优势,制造出别人不具备的条件。就香港而言,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及最具规模的国际金融中心就是最大的基础优势,必须拼命保持,以更多金融创新理念和科技来不断强化其角色及定位,不能只吃老本。香港与新加坡背靠不同的市场和具备不同的条件,只要维持好自身的独特优势,是不怕竞争的,只会愈战愈勇。

  黄炳逢称,香港背靠国家庞大市场,具有一国两制下的体制特点,要把握好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为了维持金融稳定,反而更应该适时作出变革,设计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并加以实施,走在别人前面。对于日益增加的地缘政治变数和美国的单边主义打压,必须为适当调整现有金融体系而定出预案和应变措施,甚至考虑调整联系汇率制度,以防不测;为了扩大发展空间,也需要转移发展重心,除了极力维持与西方市场的关系,还要大胆积极拓展其他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并为大湾区的金融系统整合提供好方案,发挥国际金融龙头的作用,把大湾区作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腹地,奠定不可取代的地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