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彭锦鹏:柯文哲所提联合政府构想被污名化
http://www.CRNTT.com   2023-11-03 00:40:26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兼任副教授彭锦鹏。(中评社 杨腾凯摄)
  中评社台北11月3日电/针对蓝白整合,并有意推动联合政府,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兼任副教授彭锦鹏认为,过去70年台湾没有联合政府,今年大选台湾民众党主席、2024参选人柯文哲提出联合政府的构想,包括赖清德、部份媒体铺天盖地的先将联合政府污名化,认为是“分赃政治”,这是井底窥天的无知和错误。

  彭锦鹏,美国乔治亚大学公共行政博士、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学士、硕士,历任“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副研究员、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第三届“国民大会代表”。
 
  彭锦鹏在脸书发文表示,根据2021年牛津出版社的“西欧联合政府”800页专书所统计的数字,二次大战以来英法德等16个西欧国家,537次内阁组成,其中七成是属于联合政府。如果不计算绝大多数由一个政党组成内阁的英国和西班牙,那么西欧有14国家内阁由联合政府所组成的比率,高达九成。赖清德说,蓝白合理念相同,就是职务的分配,理念不同,就是分赃。这种说法,其实就是无知和抹黑。理念合不合不是关键,政党透过协商组成联合政府,才是民主治理的本质。
 
  彭锦鹏指出从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来说,内阁的组成,在议会内阁制国家,如果没有一个政党取得过半数席位,为了组成政府,就必须形成少数政府或联合政府。而少数政府或联合政府的内阁职位唯一分配的标准,就是透过国会席次的比率在选前或选后的政党协商而决定。讲白了,政党的国会席次决定了内阁职务的分配,这当然不能够说是分赃,而是必然的政治生态。
 
  彭锦鹏,但是对台湾而言,联合政府不单是一个新的观念,也是尚未形成、而很快会形成的政治生态。这背后的推手,就是民众党柯文哲主席。
 
  首先,到今天为止,台湾尚未有一个持续存在、具有政策决定关键力量的第三党,因此也就没有产生联合政府的条件。
 
  第二、明年出现联合政府几乎确立。赖清德“民主大联盟”已有7人退选,从北到南都面临“换将”。民众党柯文哲民意支持度坐二望一,民众党民意支持度不断上升,和国民党、民进党形成三党鼎立,单一政党几乎不可能过半。在这个时间点,柯文哲向“国人”提出政党宣示、联合政府规划、联合政府方案,是必要而迫切的,值得肯定。<nextpage>
 
  第三、联合政府的规划和执行,从西欧的经验来看,包含了三个阶段:联合政府的形成、联合政府的治理、和联合政府的结束。基于“我国”目前为止尚未有联合政府的现象和实践,有关联合政府的治理和联合政府的结束,我想暂缓讨论,等到选举结束之后,再来深度探讨。
 
  就第一阶段,联合政府的形成而言,形成的条件必须在选前就进行协商,一旦选举结果出炉,再行协商,困难度就会变得比较大,比较复杂。
 
  从欧洲经验来看,联合政府的形成包括以下三项工作:

  1.协商期间(谈判期间)和拖延。

  2.政府的组成和大小。(部会的数目,以及公营事业。)

  3.“国会”席次的分配。(也就是各部会职位分配)

  彭锦鹏指出,目前蓝白合的协商状态,就处于这个联合政府的形成阶段。但是,观察一直到今天的蓝白合讨论。民众党柯主席的策略和作为是一直具有全盘构想和步骤的。但是,国民党和媒体、一般民众的关注焦点却多只聚焦在大选而已,是令人捏一把汗的。侯友宜说他是选战的主轴,似乎忘了“立法院”的多数组成,也是同样重要的中央政权选战。事实上,过去八年,蔡英文权力一把抓,执政弊端丛生,而全民无可奈何,最主要的制度因素,仍然是民进党掌握“立法院”过半数席次。因此,2024大选之外,同样重要的是,“立法委员”选举能否过半。而蓝白合的结果如果有助于国民党和民众党取得“国会”过半,才能够落实联合政府的理想状态。<nextpage>
 
  彭锦鹏表示,不过,蓝白合的结果要想得到“国会”过半席次,其前提仍在于两党在选前协商的细密、精致度上。而协商的是否理想,就牵涉到:法律规定、政治现实、人才和职位的配对、选举的共同政见、如何规划政府组织调整、重大政策的解决方案,以及台湾非常迫切需要的政党和解、民意和解。蔡英文政府凭藉“国会”过半的立法优势,拒绝和在野政党沟通协调,并且也不愿接受媒体询答。“国政”苦果落差都需透过柯文哲所说的“国是会议”,重新共融解决。
 
  彭锦鹏说联合政府的倡议,可以在选前完成,也可能在选后进行,显然,选前是比较有利的。如果在蓝白合情形下,赢得“总统”和“国会”过半,才能够真正达到下架民进党的目标。相对的,柯主席如果透过选前弃保、或单独选民最高支持而当选“总统”,则选举之后联合政府的组成方式和内容,很可能和选前完成蓝白合协议,是会有明显差异的。毕竟,对于政府部会首长的职位规划,民众党已提早准备,和政策宣示,是明确而透明的。相对的,国民党并未有明显的政策宣示。而这点明显有利于民众党的选情。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