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邵宗海:《中国评论》的四根支柱与创新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8-12-09 00:13:39


 
  而且,更值得中评社及关心它发展的人士骄傲的是,2005年9月,中评社记者作为随行记者,曾得以跟随胡锦涛主席出访加拿大、墨西哥、联合国。这是两岸网路媒体首次随国家元首出访。到了2005年12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法国、斯洛伐克、捷克、葡萄牙和马来西亚,并在吉隆坡出席了东盟、东亚系列峰会,中评社记者又得作为随行记者,这也是两岸网路媒体首次随中国总理出访。接着2008年8月,中评社记者同样作为随行记者,随马英九“总统”首次出访。此传统延续至今,中评社成为历史上以及目前唯一得以跟随两岸领导人出访的新闻媒体。

  四、第三根支柱的《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属于第三根支柱的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于2004年初在香港注册成立,该出版社以播种思想为宗旨,追求学术风格、文化品位,以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为主要出版内容。成立至今,它已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社科院、上海东亚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福建社科院、福建省亚太经济研究所、福建省亚洲问题研究所、山东大学哲学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科联、广州市社科院、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省侨办、广东华侨华人硏究会、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广州市政府文史馆、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佛山市委宣传部等30多所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以及珠江三角洲70多所中小学出版各种书籍近600种,各类期刊700多种,出版物涵盖中评丛书系列、学术文库系列、艺术文库系列、珠江文化系列、校园文库系列等。

  不仅如此,它的出版品尚分类成[时政类]、[学术类]、[文化类]、[艺术类]、[教育类]、[财经类]等。其中[时政类]出版的书籍,广为“两岸关系”这块领域的学者阅读并收藏。该社出版的《大棋局——黄嘉树自选集》、《论统一——章念驰自选集》、《论统合——张亚中自选集》、《论政治──余克礼自选集》、郭伟峰主编的《中评社思想者论坛:民进党与两岸关系大格局》等书,是中国评论通讯社和中评智库基金会规划出版的六卷一套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创新丛书”。

  笔者曾被邀请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创新丛书”上发表新书,可惜当时因忙于其他著作的出版,而忽略了这份应该享有的荣誉。幸好2012年,我在中国文化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任内,举办了“陈道元人文社会科学大师讲座纟列”,其中一项,名称叫做《探索两岸和平协议的多元角度观察》的课程,在一个学期内,共计有包宗和、张京育、周继祥、张五岳、苏起、吴玉山、杨开煌、张亚中、明居正、朱云汉、陈明通、石之瑜、蔡政文、赵春山与笔者等,合共15人在课堂上所发表的文章,然后整理成书的初稿。由于题目相当前瞻与吸引,加上担任讲座的教授多为台湾内部著名的学者,而且尚有多位曾担任过陆委会的主委,书初编辑完成后好像有点“洛阳纸贵”的味道。在许多出版社有意争取之时,由于中评社在系列讲座进行时已有陆续报道,而且郭伟峰社长早就同意要支付系列讲座的结集费用,因此,2013年2月该书遂正式由中评智库基金会资助、并由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发行出版。到今天为止,我依然深记伟峰在书中序言里对我的一段勉语:“一个人把最重要的时光放在两岸和平的事业上,这是对台湾、对两岸最大的热爱,对生命最大的仁慈,永远值得敬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