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韩国对钓鱼岛争端的认知有何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18-12-12 00:19:00


 
  因此,韩国政府和学者在这个名称问题上,是比较谨慎的。大多数都标明中日两国不同的名称。但将名称放在前面还是后面,或者只用某一个,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韩国学者的立场。

  其次,从著作和论文的内容来看:

  韩国学界对中日两国对钓鱼岛争端的观点梳理上总结认为,中国主要依据历史权益,而日本方面则更多的诉诸《旧金山合约》和《归还冲绳协定》等条约,以及目前认为日本对钓鱼岛实际控制。

  对于中日两国的主张,韩国学界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钓鱼岛问题的归属进行论述,1、关于固有领土和无主地先占的争论;2、对日条约中钓鱼岛地位的争论;3、钓鱼岛属于台湾附属岛屿还是日本南西诸岛的争论;4、还有钓鱼岛是否属于日本侵略产物的论述。事实上也是中日之间主要争论的焦点。总的来说,其文章内容中,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支持中国,但也认为中国在国际法方面证据比较薄弱。

  2、韩国学者对中日两国主张的分析评价

  (1)对中国主张的评价:

  对中国的主张,《中国国际法实践与案例》以及2012年9月国务院发行的《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被很多韩国学者阅读和借鉴。但也有学者指出,中国出版的这两本书,在有些证据和法理方面存在矛盾。〔17〕

  ①对中国主张的历史权利支持;对于钓鱼岛的归属权中国的主张尤其是从历史权利方面,大多数学者更倾向于支持中国的观点和立场。主要因为中国有充分的历史证据,另外韩国学者对日本的侵略战争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另外钓鱼岛跟独(竹)岛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处,支持中国的历史权利,更有助于维护韩国在独(竹)岛问题的说服力。

  ②很多韩国学者认为,中国学者提出的主张对外说服力不足;韩国学者的看法是中国学者目前发表的很多关于钓鱼岛的主张对外说服力不足。首先,认为一部分中国学者提出的“东亚秩序”具体内容不明确,需要进行具体化。〔18〕其次,历史上的传统的东亚秩序和今天的国际法上的介面(interface)是否吻合,能否相互交流。也就是说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些古代的历史证据以及词语,在现代国际法中是否适用,适用到什么程度,提供的原始资料(raw facts)被认定的可能性要比历史转载以及论述的更具有说服力。特别是ICJ类似的国际裁判机构,都非常看重原始资料。而中国目前对钓鱼岛缺乏原始证据。〔19〕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