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陆学者:谁让台商无法“在商言商”
http://www.CRNTT.com   2017-01-11 11:29:24


闽南师范大学台商研究中心主任陈丽丽
  中评社香港1月11日电/(记者 王平)闽南师范大学台商研究中心主任陈丽丽教授昨天在第四届台胞社团论坛经济分论坛发言,她表示,“台湾中小企业主期待不谈政治,在商言商。但是,台湾中小企业主一定要明确 ‘在商言商’的全部蕴意,明白自身处境和肩负的责任。”发言详情如下:

  截至2016年12月,大陆约有中小企业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从产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企业数占3%,第二产业企业数占27%,第三产业占70%。中小企业出口额占大陆出口总额的60%,就业人数占全部企业就业人数的80%左右,贡献了大陆60%的GDP、50%的税收。

  截至2016年12月,台湾地区约有128万家中小企业,占台湾企业总数的95%以上,提供了75%的就业和30%的营业额。从60年代起,台湾中小企业进入了出口导向时期,并从80年代中期起,初步完成了中小企业发展的自由化、国际化和制度化,成就了台湾从上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到80年跻身为新兴工业化地区、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经济奇迹,台湾地区不愧为“中小企业王国”的美誉。

  台湾中小企业在两岸产业合作中扮演了先锋的角色。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台资企业开始到大陆投资,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无论是从企业数量还是投资金额来看,其主体都是中小企业。进入到21世纪后,大型台商的投资金额才开始超过中小台商。

  台湾中小企业主优于制造与创新,善于运用海外资源,成为全球供应链中最有效率的供应者之一;台湾中小企业主善于运用科技资源,具有零时差管理能力;台湾中小企业主拎着皮箱闯天下,善于在一地设计,三区(亚,欧,美)制造,其全球发货的行军速度让竞争者与客户敬畏,宛如一架战斗机能用接近90度垂直仰角,以数倍因素向上攀升,令人惊叹不已。

  台湾中小企业一方面创造着奇迹,一方面也承受着巨大生存与竞争压力。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结构日趋明显、大陆经济呈现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增速稳健的“新常态”背景下,深化两岸合作,助力台湾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发展诉求不断增强。

  台湾中小企业主期待不谈政治,在商言商。但是,台湾中小企业主一定要明确 “在商言商”的全部蕴意,明白自身处境和肩负的责任。

  “在商言商”的第一个“商”强调的是企业家要专注于研究如何把自己的企业做好,并且持续地做好,这是企业家的第一要务,也是企业家最大的专业本分。第二个“商”则是商业生态,即所谓“绿丛林”。一家公司一定不是在一个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单一的回圈当中,或者是单一诉求当中就能够成长起来的,它一定是要兼顾到国族认同与国族环境、社区环境、教育文化环境,关注到它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关系,来取得协同效益的利益最大化,这样的公司才有可能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基业常青,这就是台湾中小企业生存竞争非常重要的商业生态圈。

  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台商社团领袖和长期关心关注台湾中小企业群体的台商社团精英,集聚北京,参加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举办的第四届台胞社团论坛。来自台胞最重要祖籍地漳州,长期在闽南师范大学执教并关注与研究台商发展问题的我,以学者的身份,再一次重提并诠释“在商言商” 蕴意,与台商社团领袖和台湾中小企业主共同深思,解读内心不解与重负。“是谁动了我的乳酪,让我无法在商言商”,是谁让期待 “在商言商”的台湾中小企业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辛苦与困惑?! “是谁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布下‘文化台独’的天罗地网,动了我的孩子”, 一点点的撕裂着台胞后代的中华民族国族情怀,阻碍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企图割裂两岸,让中华民族国族认同渐行渐远?!

  两岸中小企业同为两岸数量最多的企业主体,解决了两岸社会的大部分就业,同样最具活力、勇于创新,但又都同样面临着发展中的诸多困境。大陆中小企业多处在产业链末端的生产加工环节、劳动密集型特点明显、资讯化水准较低,并且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税负较重、经营环境有待改善。台湾中小企业虽然技术水准较大陆高,但同样缺少品牌和核心技术,替跨国公司代工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并且中小企业的出口比重和解决就业能力都有下降趋势。因而,两岸中小企业都存在经营困境,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促发展。

  两岸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各自特质与特长,强化智库协助与产业发展引导,紧扣大陆“十三五”产业发展主轴,依据两岸中小企业的特点,在装备制造、电子资讯产业、汽车零配件、服装、食品等传统制造业广泛开展合作;在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批发零售、资讯谘询等与制造业密切的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在观光旅游业及其住宿、餐饮、运输、文艺表演、商贸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开展合作。

  两岸中小企业应密切关注“十三五”规划中引导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尤其关注大陆老龄产业和绿色生态智慧回圈产业合作与发展。老龄产业对两岸中小企业合作适应性很强,大陆老龄产业拥有最大限度老龄产业发展有效刚性市场需求、即将加快出台的完善重点领域的老龄产业政策、加速培育老龄产业组织、构建老龄产业融资平台、加快老龄金融创新、开发老龄用品市场、老龄服务网路、建立国家老龄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基地等相关政策体系,将孕育出巨大有效市场需求和制度供给创新。绿色生态智慧回圈产业涉及智慧旅游、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回圈经济的规划设计、投资引资、建设运营、政策服务等领域。两岸中小企业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发展的原则,共同发展绿色生态,共建智慧回圈经济,商机无限。

  两岸中小企业应密切关注大陆“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和战略意义。以“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内容和主轴的“一带一路”战略,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史上以陆地为中心的农耕文明和以海洋为大舞台的工业文明首次比翼双飞。台湾中小企业应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借助“一带一路”带来的对外开放和发展契机,输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能。两岸中小企业不仅要实现产品输出合作,更要研究如何以成套的产能即产业链上下游整体合作形式深入进入丝路沿线国家,参与丝路沿线国家工农业及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并尝试与大陆县域经济实体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中小企业同步相对接,实现协同合作与发展,架构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新格局,活络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新空间。

  台胞社团和两岸智库应联合起来,共同策划“两岸中小企业融合发展规划导向”,共同为两岸中小企业融入大陆,实现共同发展建言献策。

  台胞社团领袖、台胞社团精英和两岸中小企业主及其员工应进一步明确“在商言商”蕴含的使命与责任,明确坚持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所蕴含的国家意志和民族大义。从长期密切关注、支持和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到进一步密切关注、支援和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形成一支遏制消解各种“台独”分裂行径,共同维护“九二共识”政治基础,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和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最坚强的力量和源泉,共同为保护两岸共同的“乳酪”和“孩子”,为维护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统一,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

  (作者:陈丽丽,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教授,闽南师范大学台商研究中心主任,两岸关系理论漳州研究基地专家、副主任,台商研究中心主任)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