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深度:黄平谈香港新定位新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23-07-17 00:09:41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平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中评社 郭至君摄)
 
  中评社记者: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了“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这一原则,您认为,这三年以来,爱国者治港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从目前的观察来看,您认为下一步的爱国者治港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有待解决?

  黄平:第一是底线的划明,“爱国者治港”这是个原则,第二是大家对此的认识经过2019的风雨也更加全面、准确、清晰了。随着这个原则的更加明确和具体贯彻,新一届政府、新一届立法会也好,新的区议会和香港整体大氛围也好,构成已经改变,大势已经扭转过来,港区国安法也从颁布到实施,逐渐深入人心,这些也是有目共睹的。香港回归祖国26年了,毫无疑问,近三年来,爱国者治港原则越来越突出地彰显在香港社会的各个层面,不只是狭义的治理团队或政府的治理成果,而是整个香港社会大势也扭转过来。当然,这还要贯彻始终,就像“一国两制”中“一国”原则一样,只要实施“一国两制”,“一国”就是本,只要实行“港人治港”,“爱国者治港”就是原则。这方面,除了确保治理核心团队由爱国者构成、解决好经济和民生、冲破利益的藩篱之外,还得从教育、文化、舆论等很多方面润物无声地一点一点来做耐心细致的工作,逐步使得热爱自己的国家就如同热爱香港一样成为香港的中国人骨子里、血液中天经地义的组成部分。

  这要体现到从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上,这才是真正的人心回归。这是一个过程,香港毕竟才回归祖国26年,而在回归前的一百五十多年港英时期,香港很大程度上仿佛是无家的孩子一样,国家认同比较淡泊,需要一点一点重新建立。这既是本届特区政府的工作,也是整个香港要大家共同努力稳步耐心来稳步做牢的细致工作,仅凭“硬”的、急的办法会欲速则不达。

  中评社记者:您曾说过,处于中外交汇之地的香港,必须慎防把内部问题高度政治化,以免成为美国遏华的工具。您认为,在当前中美结构性分歧越加深刻的情况下,香港如何能规避这种风险?

  黄平:整个世界已进入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动荡、变革、风险、危机成为常态。在这样一个时期,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领头羊,很多问题它是始作俑者,包括这一轮的围堵、打压和遏制中国,虽然在国际问题和中美关系上,我们不能逃避风高浪急,甚至还要做好迎接惊涛骇浪的准备,但世界不是因此就绝望了,中美关系也不是因此就没希望了。最近一段时间,中美高层接触频繁,中方再次强调了中美要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朝着有序而不是越来越恶化的方向前行。香港本身既是视窗、平台,也是联通世界的桥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另一方面,客观上回顾回归以来的风风雨雨,确实很多时候香港正常的民生事务、发展事务、商业事务等等是被蓄意乃至恶意泛政治化了。香港积累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回归以来才有的,当然回归以后,我们更应该把它们处理好、解决好,而不是更恶化,更不是非政治问题被政治化,这是我们要看得很清楚的,不要跟随人家的操纵起舞,不能被带到沟里。

  第二,不只是中美关系,整个世界也已经进入国际关系重构、国际秩序重组、国际规则重写、国际格局重建的一个过程。在这样一个大变局的前提下,香港更要看准自己优势、特点,挖掘并用好自己的潜力。有些要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有些是通过找到新的增长动能促进发展,有些是解决多年拖延的民生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住房和青年就业等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风险挑战绕不开、躲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不要被带到沟里。正常的一个人,他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工作和生活,当然就要有对本地的和所属国家的认知与热爱,不只香港,不只中国,包括整个非西方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其实都要有自己的自主性,而不是被牵着鼻子最后掉进陷阱还无法自拔,甚至掉进去了还不自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