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提振工业经济的活力和张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6-14 08:38:20


  中评社北京6月14日电/新形势下,工业经济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但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更为复杂。提振工业经济,要有新思维、新战略。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文章认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工业经济而言,意味着以工具理性主导的增长目标优先取向,要更多转向对社会直接福利目标的关切。尽管增长、利润、GDP等工具理性目标仍然重要,甚至仍是观察工业经济形势的显示性指标,但是追求工具理性指标不能损害社会直接福利目标的实现。工业不仅是实现增长的工具,而且必须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例,“金山银山”代表工具理性目标,“绿水青山”代表直接福利目标。提振工业经济,必须在工具理性目标与直接福利目标间进行权衡。
  
  文章表示,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工业经济的增长取向会承受一定资源环境压力,不仅表现为治污达标和环境保护成本提高,而且表现为产业布局和各类制度安排、监管要求更为严格,决策流程可能更长。工业经济更具环境友好、社会友好的取向,相应地对技术创新和规则调适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成长的烦恼”,也有“进取的风险”。一方面,技术迭代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技术改进既有不可不为的必要性,又有投入回报的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制度性交易成本可能增加。在规则博弈中,既有争取获得各种补贴的可能性,又可能受到处罚。企业如果感觉“婆婆”多,“依赖性”高,那么创新意愿可能削弱。
  
  这些情况在财务层面表现为,经营性和投资性资金流转均有不畅之忧。最直观的现象是,企业账期普遍延长,资金拖欠屡现,经济运行的流动性滞缓。这实际上就是经济社会秩序的“承诺效率”下降,使市场运行的畅通性受阻。进而直接表现为,一些宏观经济(扩张性)调节手段未能获得预期效果,例如,货币投放的流动性受阻,减弱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拉动力。再如,当工业经济增长恢复时,利润状况却不尽如人意。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6%。究其原因,不仅有技术效率问题,也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运行效率问题。以上观察提示我们,提振工业经济的增长活力和创新性张力,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对策。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