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俞正声: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不可替代
http://www.CRNTT.com   2013-10-26 18:21:33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评社 王宗铭摄)
  中评社南宁10月26日电(记者 王宗铭)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今天上午在广西南宁市登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论坛上致辞时表示,过去五年,两岸开辟了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为两岸和平发展发挥不可替代作用,这次主题扩大交流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反映了两岸同胞民族振兴的共同心愿,也为夯实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社会基础作出新的贡献。

  开幕式由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共同主持;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与俞正声先后致词。

  俞正声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既定的大政方针,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满怀信心同台湾同胞携手并肩,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吴伯雄荣誉主席时,阐述了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意见,强调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的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的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稳步推进两岸关系的全面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努力拓展新局面、开辟新前景,造福两岸同胞,造福中华民族。 

  俞正声说,深化交流合作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两岸同胞共同致力于振兴中华的必然要求。扩大和深化两岸的交流合作,根本目的是促进两岸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增强中华民族的整体实力。在这里,我愿就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谈四点意见。 
 
  一、加强两岸科技交流合作,蓄积民族振兴的创新动能 

  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为两岸加强科技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两岸科技各具优势,互补性强。两岸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技术引进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高技术市场的开拓等方面的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 

  面对世界经济科技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应当增强忧患意识,抓住和用好机遇,争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战略前沿的制高点。一是要加快构建两岸的科技交流合作的常态化机制。尽早签署两岸科技交流的合作协议,以利于双方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科技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岸科技界建立更加稳定和紧密的合作关系。二是加强两岸科技合作的平台建设。鼓励两岸的科研机构共同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两岸高新区、科技园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着力点。加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信息网络、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市场共创的合作机制,增强两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夯实民族振兴的经济基础 

  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发展,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面对共同的机遇,要解决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加强和加快两岸的经济交流是必由之路。世界各国都在看重中国大陆的经济实力和市场潜力,两岸作为一家人,更应该只争朝夕、抢抓机遇,在互利合作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两岸应该继续把深化经济合作作为发展两岸关系的重点。一是要开展经济领域的高层次对话和协调。进一步发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内经济合作委员会的功能,加强经济形势的研判、政策规划制定等方面的沟通,促进产业规划的对接和产业政策的协调,提高两岸经济发展整合的效益,增强共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二是加快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商谈进程,提高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业已签署的协议应当尽快生效,让企业界和民众尽早获利。正在进行的货物贸易、争端解决协议的磋商,应该抓紧推进。同时,应认真执行已经签署的各项协议,确保积极效果。三是大力推进两岸产业合作,扩大双向投资。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和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通过更多的项目牵引,促进更多的两岸企业参与合作,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引导两岸企业相互参股、合作研发。加强在技术规范、标准制定、品牌创建等方面的合作。扩大两岸双向投资的范围,祛除阻碍资本流动的不合理障碍。四是加强金融合作。进一步相互开放金融市场,鼓励两岸金融企业相互参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开发金融新产品新业务。总之,要努力促进更多的两岸企业在加强合作中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叠加,共创双赢。 
 
  三、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凝聚民族振兴的精神力量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赋予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两岸同胞应当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增强“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增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一是面向两岸基层民众,更多地举办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两岸基层民众的文化生活,让更多的两岸民众认同中华文化的风采和魅力。二是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努力为两岸文化产业的合作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共同培育人才,加强技术产权的保护,支持新兴业态的合作。发挥两岸各自的擅长和特色,联手创造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影视、动漫、数字产品,让中华文化焕发时代的光彩。三是积极构建长久稳固的交流合作机制和平台。及早启动商签两岸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目标和阶段性措施,提高交流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四是努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两岸中国人应该树立文化自信,在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创造优秀文化产品,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应当合作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探索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文化思想对解决人类社会现实难题的启示,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四、密切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培育民族振兴的人才资源 

  近些年来,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新形势下,应着眼于为两岸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着眼于为中华民族振兴培养一批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相互开放和共享。双方应尽快商签教育交流合作协议,以利于协调相关的政策,规范交流合作,消除各种障碍,构建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鼓励两岸各类各级学校密切交往,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推动两岸全面实现学历互认,扩大交换学生和高校师资的交流,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发展国学教育交流,促进两岸青少年学生共同汲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粹。对相互招收的学生,两岸各有关方面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鼓励两岸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增强手足情谊,不断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振兴中华增添新生力量。 

  俞正声说,岸同胞血脉相连,大陆和台湾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理念。两岸同胞携起手来,不断扩大深化两岸的交流合作,就一定能够把我们共同的家园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就一定能够共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