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潘飞:两岸也应该有文化ECFA
http://www.CRNTT.com   2013-12-18 01:02:23


 
  潘飞也指出,虽然两岸签署文化协议具有良好基础,但仍有诸多因素阻碍了两岸达成此类协议:一是两岸政治互信不足,台湾方面始终难以放下对大陆籍文化交流诉诸统一诉求的戒心和担忧。2013年9月,台《中国时报》评论称,两岸在达成文化协议方面之所以出现“陆热台冷”的现象,是因为有部分声音认为这可能是大陆的统战策略,藉由文化交流加速两岸政治认同。

  二是台湾流露出的文化优越感不利两岸就文化协议展开对等协商。与大陆强调两岸文化的共通性相比,虽然台湾执政当局和民间社会都承认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更注重强调台湾文化的独特性和两岸文化制度上的差异,甚至还包含通过文化输出影响大陆的意涵。龙应台称,“如果没有台湾,世界要如何瞭解中国,参考的座标在那里?只能拿中国与晚清比,或是与香港、澳门比”,“两岸文化交流有一点不是完全对等,因为台湾全部是由民间社会自己主导,但大陆比较多的活动是官方策划,所以交流起来不是一样的东西”。

  三是两岸对文化协议的主要功能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台湾对文化协议的期待更多地是解决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中存在的具体的法律、制度障碍,大陆更看重的是通过签署文化协议,将来之不易的两岸关系互动局面进一步机制化,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文化基础,增进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2013年2月,前台“文建会”主委盛治仁表示,两岸双方对文化协定的内容分歧较大,大陆是希望一般性、概括性去谈文化,台湾是比较针对性去讲某些智慧财产权的保护、书号审批等具体项目。

  四是美国对两岸签署文化协议存在担忧,势必会对执行亲美政策的马当局形成压力。2012年8月,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称,政治与文化密切相关,两岸文化交流的确具有敏感性。台湾与中国大陆进行文化交流,必须面对著作权保护与审查制度等关键问题。2013年3月,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教授蔡玮表示,“美国已透露对两岸某些议题的疑虑,诸如认为两岸文化协议和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不符合美国利益。”

  潘飞说,目前两岸签署文化协定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维护目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深化和巩固政治互信,两岸需要共同克服困难,尽快达成此类协议。他强调,目前是马英九当局与大陆达成文化协定的良好时机。通过签订文化协定,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提供制度化保障,有助消除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期间推动“台独”教育、“文化台独”所造成认同混乱,减少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误解,为国民党推行两岸和解政策创造良好环境。

  “马英九当局应抓住两岸建立起基本政治互信以及没有连任压力的有利时机,尽快推动两岸在服务贸易协定之后达成文化合作方面的协定,扩大在发展两岸关系上的政治遗产。其次,两岸关于政治定位、“中华民国”等敏感问题的争议尚未得到解决,急需通过签署文化协定扫除在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方面面临制度和法律障碍,解决两岸文化团体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名称、旗号等问题,尽量避免东京影展、“中歌榜”和张悬事件等不利两岸文化交流,伤害两岸民众感情的事件出现”,他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