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 
粤闽参访:黄花岗致敬先烈 谘议局回顾历史
http://www.CRNTT.com   2013-12-04 00:27:16


参访团成员步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中评社 廖梓达摄)
 
  丘秀芷表示,“有些事情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她认为,历史走到当时的革命阶段,有其必然,需要先烈为其奋斗甚至牺牲;历史事件的发展也有其偶然,在先烈牺牲之后,“会有潘达微这个人为他们做一个最好的安排,这是很了不起的。”

  丘秀芷续称,墓碑上面安放的一座自由女神像颇有意义。自由女神一手拿着法律,代表守法,一手拿着火把,“就是可以思想很自由、很前进,希望大家都能达到这种境界。”

  1929年,潘达微病逝香港,留下希望陪葬于黄花岗烈士英灵的遗愿。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人民政府终将其遗骨附葬于黄花岗烈士陵园内东侧。在祭拜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后,参访团一行也特意绕到潘达微墓碑前向其致意。

  丘秀芷表示,她对潘达微的义举十分钦佩,虽然潘达微并不在黄花岗烈士的名单上面,但他不畏强权,“在最艰难的时候做了最艰难的事”,十分可敬。

  黄花岗革命失败后,清政府通令缉拿其余革命党人,若有前往收尸者以同党问罪。徐达微当时冒着暴露身份的危险,以记者的身份四处奔走陈情,不惜典屋购地,收殓烈士遗骸,终将最初收集的72具烈士骸骨合葬黄花岗。分析认为,虽然黄花岗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奠定了同年十月武昌起义的基础,助其最终推翻中国数千年的皇帝专制。1914年,孙中山也说:“第一次革命,虽由武昌起义,而实广东三月廿九之役为之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