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曹小衡:两岸经济机制避台政局冲击
http://www.CRNTT.com   2014-04-19 14:01:19


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教授(中评社 王永雪摄)
  中评社天津4月19日电(记者 王永雪)“第六届两岸经贸论坛——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实践与理论创新”于4月19日在天津召开,在第一阶段的讨论上,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教授表示,构建两岸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是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两岸有关部门应做好统筹规划,采取措施,积极促进协调机制的尽快成立和有效运作。

  对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曹小衡建议,加强两岸协商,推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成为两岸制度化安排。应将构建两岸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纳入ECFA后续协商议程,争取早日开展相关的协商谈判进程,明确协调机制的组成方式、主要功能、运行模式等,并签署正式协议,使这一协调机制成为具有高度稳定性的制度化安排,减少或避免各种外在因素(包括岛内政局变动)对协调机制正常运作带来的负面效应和不确定性。

  第二,扩大参与层面,形成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多层次协调平台。两岸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是由两岸有关政府部门授权组成并运作,并且协商机制所产生的政策建议和协调安排,均由两岸有关部门落实,因此,政府部门在这一协调机制的运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政府部门的作用和能力是有限的,应积极吸收企业界人士和学术研究人员等民间力量,参与协调机制的外围运作,如反馈经济信息、进行政企对话、开展政策研究等,甚至直接邀请其加入协商平台,使协调机制能更为全面、准确、深入地服务于两岸人民。

  第三,曹小衡建议,优化协调流程,降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的运行成本。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协调机制的运行成本主要包括经济信息的搜寻成本、协商与决策成本、执行成本和监督成本。如果交易成本过高,则表明协调机制运行的效率较低,因而难以确保协调目标的顺利实现。为降低交易成本,两岸应不断优化和完善协商流程,创新协商机制的制度安排,例如,委托专业研究机构参与两岸经济调研工作,以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加强政策制定前的协商,以减少政策制定后协调所带来的修订成本;等等。

  “第六届两岸经贸论坛——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实践与理论创新”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主办,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台湾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承办。

  (后方支援记者:孙仪威)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