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郭震远:不能把宝单纯压在对台“让利”上
http://www.CRNTT.com   2014-06-08 00:40:13


  中评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 黄博宁 周雨曦)7日上午,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举办的“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表示,今年3、4月在台湾期间,他目睹了反服贸的全过程。台湾对大陆“由优越感到失落感再到恐惧感”的过程,台湾类似于小资的“小确幸”思潮、台湾民众对于“一中各表”与大陆民众的巨大差别,都给与他非常大的震撼。在这里,将这些思考总结成五点思路,供大家汇报,供大家思考。

  第一,是从普通民众、尤其是学生对大陆的认识。总体而言,他们对大陆的感觉由原来的优越,走向失落,进而发展到恐惧。台湾开放到大陆探亲20多年,前10多年都是优越感,最明显体现在经济上。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陆国际地位的上升和经济的发展,台湾走向了失落感。在大陆快速发展台湾经济上优势逐渐消失后,民众开始走向“民主”优越感,然而劣质的民主体现出来后,民众又在强调优质“生活质量”。一路下来,台湾民众总需要找出一个“优越点”来。然而虽然如此,总体而言台湾民众的失落感越来越强烈,从精英阶层到下层民众概莫能外。

  第二,对于两岸关系的认识。台湾民众很关注两岸定位,用他们的话说,是解决“你是谁、我是谁”的问题,这种定位在“台湾史观”中集中体现,在现在民众中间有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们认为,“你是你,我是我,我们从历史到现在毫不相干”,所谓的“同文同种,血脉相连”只能说是大陆方面的认识,不能说是台湾民众的普遍认同。

  应该说,即便是泛蓝民众,对大陆的认识与大陆民众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在他们的认识里,“一中各表”的“一中”是虚的,“各表”是实的,也就是说,他们强调的是不同,而不是相同。而大陆方面为了解决两岸关系定位,提出“一国两府”、“一国两制”,是希望“一”是实的,“两”是虚的。因此可以说,双方的诉求其实相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