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张亚中:两岸需建构共同体来解决认同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4-07-11 00:55:33


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中评社 王永雪摄)
  中评社香港7月11日电(记者 黄蔚 王永雪)“甲午战争双甲子学术研讨会”上月在武汉召开,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在此期间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导致两岸认同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台湾在认同上已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北京应该抓紧时间推进统合结构的创立,用 “有生命力” 的框架将两岸拉近、拉紧。
 
  张亚中表示,两岸长达120年中只有4年是属于一个中央政府,因此认同问题在台湾有丰沃的土壤可以操作。首先,大多数的认同是透过政治教育所建构,1895年至1945年,台湾民众接受的是与大陆不同的日本皇民化的教育;再次,1949年起两岸因为内战而分治,双方都进行了敌视对方的政治认同教育;第三,即使两岸从1987年起已开始交流互动,但是在国际参与上仍是零合搏弈;第四、为了选举利益以及个人的政治信仰,台湾有不少政治人物操弄认同议题;第五、由于两岸政治关系不明确,大陆的崛起被不少台湾民众认为是一个“威胁”,而不是“机会”。这些种种因素,促使大陆成为一个对台湾不友善,甚而是打压台湾的“他者”。 
 
  “从1895年开始,两岸人民在政治认同上变成了‘他者’的关系”张亚中说,“国族认同也是政治教育的问题,虽然两岸同文同种,但同样的外貌、语言和国族认同也可以分成好几个国家。政治认同包括法人认同与制度认同,文化认同。这些认同之间是环环相扣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
 
  张亚中建议,民间加强文化交流,两地考虑用同样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国文课本尽量选择一些相同的文言文课文与当代文学,这样便能加强两岸学生对同样文化的认识与记忆,这需要政府来做。 
 
  “文化交流是相互瞭解的过程,但不见得会建构共同认同,” 张亚中说,“即使有同样的文化与民族认同,也可以是不同国家。若要认同一个中国或者制度认同,那必须政治人物与政策来共同努力。如果没有政治力量的介入,政治认同是不可能建立的。”
 
  张亚中表示,认同问题是一个结构问题,能否在交往当中创造结构,经济文化交流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认同的问题必须透过认同结构来解决,政治认同必须通过政治手腕来处理,但目前北京先经后政,台湾只经不政,其结果就是两岸目前的交流只是为满足彼此的经济需要,为了交流而交流,它像一股洪流,看起来巨大,但是由于缺乏政治引导的渠道,洪流的结果反而可能是泛滥,今年三月在台湾的太阳花运动就是一个警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