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林冈:从宏观中观微观探讨国民党失败原因
http://www.CRNTT.com   2014-12-06 10:23:45


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林冈(中评社 周雨曦摄)
  中评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 周雨曦 王永雪)北京联合大学“2014台湾九合一选举后的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研讨会今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兼台湾研究中心主任林冈在会上表示,探讨和发掘台湾“九合一”选举的外在表象和内在逻辑,对正确判断台湾选举对台湾岛内政治的影响以及两岸关系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林冈认为,对“九合一”选举结果应从不同层次予以观察。从县市长选举席次与得票率来看,民进党从台湾头到台湾尾一路攻城略地,可谓大获全胜;从县市议员的席次分配和得票率来看,民进党的291个席次仍低于国民党的386个席次,但得票率与国民党旗鼓相当。从县市长总席次,特别是“六都”及其市议员席次来看,民进党仍可谓大胜。不管是控制的县域面积或辖区人口,都占据绝对优势,很容易得出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的结论。但从16县市议员的层面来看,国民党及亲国民党力量并没有因大环境失败而溃散,仍占相对优势;从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角度看,国民党基层组织依旧具有相应的实力。

  林冈表示,分析这次“九合一”选举的内在逻辑,发掘国民党失败的深层原因,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从宏观层面来说,政党轮替的基本规律与全球性治理失效的影响是国民党“九合一”选举溃败的重要外部环境。政党轮替是政党政治的基本常态,政党轮替的轨迹会遵循一定规律,从量变到质变,从而使政党轮替成为选举政治的常态。全球性政府治理失效也对台湾“九合一”选举产生重要的影响。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的台湾地区深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复苏步履蹒跚,经济指标止步不前,就业与消费市场持续疲软,从而导致政府执政绩效不彰,政府必须要为经济发展不振与社会矛盾突出买单,大环境对国民党“九合一”选举是极为不利的。

  从中观层面来说,国民党隐性分裂与公共政策政治化成为国民党“九合一”选举失败的重要因素。2007年伊始,以马英九为代表的外省籍国民党与以王金平为代表的本土国民党就存在隐性的分裂,未战先“内乱”。公共政策政治化使马政府施政团队动辄得咎,从某种程度来说,公共政策政治化一方面加剧了台湾社会的对立,另一方面也使马政府站在了民意的对立面。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