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汪爷爷讲故事之四十七讲:两岸当同兹怀抱
http://www.CRNTT.com   2017-06-01 00:20:22


图一(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6月1日电(作者 汪毅夫)辛亥(1911)春,梁启超游历台湾。

  某日,应台湾诗人连横之请,梁启超书近作二首赠之。其中一首为《过马关》,诗并注云:“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辛亥春游台过马关之作,写似剑花,当同兹怀抱)”。

  马关春帆楼是清廷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地方,是所有中国人的“伤心地”;从甲午(1894)战败、乙未(1895)订约到辛亥(1911)之春的“十七年中”,中国人蒙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和耻辱,心中悲凉如“晚涛哀”也;“写似剑花”即书赠连横(似,给予,贾岛诗有‘今日把似君,谁有不平事’句;剑花是连横的别号);自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始,中国地分两岸,从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起,两岸中国人“同兹怀抱”:不忘国耻,不忘国之主权和领土完整!

  连战是连横的孙儿。
  
  2013年2月25日,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连战荣誉主席时,赠予一幅书法作品,上书“同兹怀抱”四字(图一,现陈列于杭州连横纪念馆)。诚可谓语重心长。
 
  两岸中国人当“同兹怀抱”:共同担当民族大义,共同反对“台独”,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2017年5月27日夜记于北京(作者汪毅夫系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台联会长)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