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落实六稳政策促经济平稳增长
http://www.CRNTT.com   2020-02-12 08:52:41


 
  保供应与保稳定阶段

  文章认为,保供应阶段的核心是保证疫情防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的生产、物流和流通,并做到结构性匹配和系统性平衡,而且供给要与实际需求匹配在一起,使真正急需的地区和人群能够获得有效而充足的保障,其他地区和人群能够获得正常的防疫保障。

  在这个阶段,财政政策可对餐饮、零售业全面实行增值税进项留抵退税政策;针对防控疫情期间所取得的加班费、全勤奖、绩效奖,以及政府提供的特定补贴等收入,减免疫情期间员工个人所得税;对参加防控疫情保供应的企业,减免2020年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地方政府基金、政府规费等。货币金融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金融机构进行全系统和企业内部的整体协调和资源调动,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完善受疫情影响的社会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等。

  保稳定阶段的重点是中小企业稳定、就业形势稳定、保障物资与生产经营相平衡、出口供应链稳定。主要包括以下四点:一是中小企业平稳复工、复产;二是服务业营业所须保障用品足额到位,具体全面开展生产和服务的要件;三是企业职工尤其是民营企业职工就业形势稳定,收入水平维持在合理区间;四是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尽快开工。

  在这个阶段,财政政策可对疫情期间坚持营业的保供应企业,特别是与居民生活和防疫保障直接相关的企业给予新业务、新模式开发补贴和保供应实绩情况的一次性奖励;根据企业在疫情期间的贡献和产生的实际成本和重大损失,进一步增补保供企业名单,扩大名单制支持的范围,财政根据新增名单的情况,补贴企业疫情期间的银行贷款利息。货币金融政策应重点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支持;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稳妥开展金融市场相关业务。

  保增长阶段

  文章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完成各项发展任务,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序提高是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和有效化解之后,宏观经济政策应快速转向保增长、促发展。核心的重点有:第一,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产出增长和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第二,以服务消费为重点,扩大和提升消费;第三,利用宝贵时间加强供应链管理和维护,确保不脱链、不转移;第四,适当容忍通胀压力,严格控制房地产等资产投资和价格波动,快速修复年度居民资产负债表,支持实体经济复产、扩产,有效带动就业增长。

  财政政策要点包括四点:第一,扩大赤字规模和专项债规模。全力支持地方政府在大幅度降低税费的情况下,对公共服务、市场运行和企业运转的支持能力和资源调动能力,较大幅度的增加政府债务收入,并适度增加债务资金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建议全年赤字按照名义GDP的3.3%安排,较2018年的赤字规模增加约8000亿元,有效弥补公益性投资的缺口;全国专项债进一步扩大规模,达到3.3万亿至3.5万亿元,重点支持公共卫生项目的产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研发平台投资等。

  第二,深入推进减税降费。重点着力于三个方面:一是探索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税率的条件和空间,建议制造业在13%税率的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至12%;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原征收9%税率的行业,再降低1个百分点至8%;二是原征收6%的企业,视其在疫情防控中的贡献和受到的损失,可以将原加计10%计算进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将10%的加计扣除比例进一步提高到20%;三是延长2020年到期的企业以前年度可弥补亏损1到2年,以缓解2020年企业压力,并保证企业加大产出扩张能力。

  第三,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受到消费压力、房地产稳定压力和出口压力的影响,2020年面临总需求不足的压力。政府应通过扩大专项债、一般债,并同时加大PPP和其他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力度,在弥补短板、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支持产业链较长、拉动能力较大、投资乘数较为明显的企业尽快投产、复工。建议适当扩大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并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其扩张和带动能力。

  第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和产出效率。从财政职能来看,是进行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政策手段,而从宏观调控来看,则是要提升财政资金的产出效率和效益。打通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和财政资金产出效益的关键政策节点就是资金的绩效管理。2020年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其范围扩大到整个部门、一级政府,将其对象扩大到基本支出、政策运行等方面。

  货币金融政策要点包括四点:第一,货币供应量是充裕平稳。2020年的货币供应量考虑到市场的周转速度大幅度放缓,可以采用再贷款或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向市场中注入14天期到3个月期的流动性供给,以弥补市场流动性缺口;但不宜大规模同时使用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降准的安排。建议全年降准4次,一是全面降准两次,除1月份外,6月份的经济全面启动和稳增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二是定向降准2次,一次针对制造业,一次针对中小微企业。在此基础上,安排合理的MLF措施,预计全年新增流动性(M2)供给在20万亿元左右,比2019年新增长25%,与名义GDP的比例为198%,与2019年水平基本相当,符合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

  第二,坚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考虑到同期物价形势和汇率稳定性要求,市场利率的调整不宜过大过快,可以考虑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有效引导,如适度调低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利率,进而引导市场最优贷款利率(LPR)的持续下降。此外,全面清理企业融资中的不合理收费和其他附加费用负担,减少不必要的金融环节,在利率之外,切实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负担。

  第三,加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在保增长阶段,金融机构要围绕内部资源配置、激励考核安排等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要保持贷款增速,切实落实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要求,支持企业扩大产能、改善质量、创新工艺。

  第四,提高债券发行等服务效率。要优化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工作流程,鼓励金融机构线上提交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发行申报材料,远程办理备案、注册等,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对疫情较重地区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的金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公司信用类债券建立注册发行“绿色通道”;证券市场自律组织对拟投资于防疫相关医疗设备、疫苗药品生产研发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建立登记备案“绿色通道”,切实提高服务效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