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美人权对话:最好与更好的弦外之音
http://www.CRNTT.com   2012-02-22 07:52:35


 
  实际上,人权进步的量变过程,也由欧美国家所证明。同为西方民主国家,同样认为选举权是公民基本人权的社会,给予妇女投票权的时间相去甚远;至今,也自认为在人权舞台表现“很好”的法国,尚未实现男女同工同酬,还需继续努力。

  纵观人类走向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争取人之权利“更好”的人权进步史。以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各自走过的路,都可以找到对这一观点的支撑。西方与中国一样,也经历了人权的黑暗时期,美国也有过如同中国奴隶制般的黑奴制;欧洲也有如同中国封建社会般残忍的中世纪。西方通过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最终以民主共和制度取代政教合一与封建王权,达到人权进步;而中国也在结束封建统治之后,结合自己文化特质,经过百年摸索,以一个屹立于世界的“中国模式”,取得人权领域长足进步。

  如果看看21世纪前10年,东西方在人权领域平等对话、取长补短的空间十分广阔。中国可以更多借鉴西方民主选举模式,给予民众更多集会、罢工、示威自由,以求人权“更好”;而西方也可以借鉴中国在消除贫困以维护生存权、高效提升民众生活水平以维护发展权领域的经验。欧洲的危机说明,仅有罢工示威权利,并不能解决贫困加剧,最低工资缩水、经济增长乏力等等涉及“面包”的人权问题;而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之后所出现的社会矛盾也说明,只有“面包”也不行,还必须不断探索体制改革,借鉴他国有益经验,才可能在人权领域做得“更好”。

  习近平这句话,还有最为重要的一个弦外之音,就是所谓人权的“普世价值”,是存在于不断改善人权的善良人类的心中,而非由西方意识形态界定。比如西方搞一人一票的普选,是否就是意味着“普世价值”,意味着人权“最好”呢?习近平的表述,使我们对此得出否定答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激励世人在人权领域不懈努力,追求进步;劝告世人相互借鉴而非相互指责;取长补短而非妄自尊大。世界各个民族、各个文化,平等相待,在寻找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同时,向着“更好”的方向上下求索、不懈进取,将是未来全球范围内,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