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专家书评 >> 详细内容

企业生命之书:做加法?做减法?

http://www.CRNTT.com 2007-08-13 11:20:50
  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这是所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老问题。如今林惠春先生用一本书的篇幅来阐述这个问题并非多余,因为大部分中国的企业对这个问题仍然疑惑重重,甚至有的企业、有的企业家在对专业化和多元化毫无概念、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正在盲目地多元化经营,或准备多元化经营。那么,《做加法,做减法——企业发展的进退之道 》的出版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
   
  林惠春投身商海十余年,一直专注于中国软体产业。在此之前他在湖南商学院从事管理学、市场行销学的教学工作,成为该院经营管理系的系主任。因此,他既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 从而使本书有别于艰深的管理学专著和纯经营经验的简单陈述。
   
  作者是有倾向性的。他主张多做减法,少做加法。他用了大量事例证明了大量中国企业是在“做加法”中死亡的,如“科利华”、“托普”等;相反,那些“做减法”的企业成了行业的龙头老大,譬如说“万科”,还有一些企业被多元化搞焦头烂额,中途幡然醒悟,悬崖勒马,最终走出了泥潭,譬如“联想”;还有一些企业正在多元化,企业的战车正在狂奔,势不可挡,如日中天,作者对它提出了预警,如“国美”、“顺驰”,读者可拭目以待,目睹这些活生生的案例。作者的坦诚与大胆并非无的放矢,哗众取宠,而是缘于其自身深厚的理论功底,成功的商战经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信。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自信,并应为其直率而感到骄傲,那是一种责任,中国中青年企业家的责任,它昭示着中国经济的希望。
   
  “做加法,做减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多元化与专业化”,二是“进与退”,三是“做快与做慢”。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但它们都与企业战略管理有关,是方向性的东西,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
   
  关于“多元化”国内有太多的失败的案例,如“巨人”、“三株”、“太阳神”、“科利华”、“托普”、“力帆”、“德隆”、“五粮液”,等等。本书陈述了它们失败的过程,在分析它们的失败的原因的同时,提出了多元化发展的四大标准:没有掌握前沿核心技术的不介入;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靠银行贷款的不介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不介入;五年内进不到行业前三名、十年内做不到龙头老大的不介入。一谈到多元化,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GE,作者大声喝道:“别老拿通用电子说事!”他说,通用电气多元化的真正含义是多元化投资,而不是我们国内的一些所谓的“企业家”们所瞭解的多元化经营。通用的多元化,应称之为专业化集群;通用的“数一数二”原则,恰恰是对传统多元化思路的最佳否定,是对专业化的另一诠释和肯定,这也正是其成功的关键的真正原因,从而也证明了专业化经营的永续魅力。
   
  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万科是个再典型不过的例子。它的“减法”做得最好。万科发展到1991年,其业务已包括进出口、零售、房地产、投资、影视、广告、文化、饮料、印刷、机加工、电气工程等13大类,基本上是什么赚钱做什么。用王石的话说,“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什么都涉及到了”。从1993年开始万科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一路削减至2001年只剩房地产。从一个万金油公司到专注于房地产公司,万科完成了它的“减法”战略,从专门从事房地产再到只为社会白领提供大型居住社区和小高层住宅产品,万科完成了公司利润稳步增长的“乘法”。万科的经验说明,只有遵循和符合经济规律,才是经得起检验的公司成长之道。
   
  有时候,“退”反而能帮助企业实现增长,退一步,进二步就是这个道理。企业转型中实施战略撤退,需要企业家俱有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联想的经营者们就具有这样的智慧和魄力。联想自2001年推行多元化经营以来,表现不尽如人意,至2004年财务状况进一步严重,联想的经营者们“大智知止”,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2005年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从多元化重新回归到专业化,从而避免了一次大的灾难。瑞士军事理论家菲米尼说:“一次良好的撤退,应和一次伟大的胜利一样受到奖赏。”中国经济应该深交奖赏联想。
   
  常常听到一些企业家抱怨自己的企业发展得太慢。而步步高的段永平却说,企业发展要有“合适的最小发展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因为“欲速则不达”。这可是来自于中国当代成功企业家的金玉良言啊!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在马路上开车,不能一味地踩油门,还要根据路况踩刹车,否则就会出车祸。一个企业长期持续高速增长铁定是不可能的,好的企业发展走的是一条脉冲线(波浪线),高速增长到一定高度后,增长速度就会减慢,触底后又开始加速发展。有一位管理学家曾下过这样一个结论:“在中国,没有因为发展太慢而倒闭的企业,只有因为发展太快而垮掉的公司”。这话虽然有些偏颇,但确实切中中国企业的要害。作者提醒所有高速增长和渴望高速增长的中国企业,别忘了“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如果说成长需要勇气和魄力,那么拒绝超出自身能力的成长需要更大的理智和决断。让我们回到真实的土地上健康地成长吧。

  大企业有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问题,中小企业也同样存在,或许更加普遍,至少其中多元化投资总量比大企业要大得多。因此,多元化问题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也许是论述的方便,也许是由于资料所限,书中所选案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大企业。其实,太多的不知名中小企业死在多元化的进程中,它们死得无声无息,死得更为惨烈。对于中国企业整体而言,对于国家经济来说,它的消亡,冲击更大,影响更坏。书中缺少这方面的案例,正是本书的不足。但本书中所述企业发展规律适合所有企业,中小企业更加需要,因为它们是中国经济的“大众”与“主体”,同时它们又是中国经济的“弱势群体”。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