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专家书评 >> 详细内容
弘扬优秀传统艺术 推进文化大省建设
http://www.CRNTT.com 2006-11-04 03:07:08 欧初
我将自己多年以来收集的部分古代书法作品,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了“五桂山房藏元明清书法展”,同时出版《五桂山房藏元明清书法集》。展览从10月18日开始,至11月1日结束。展出期间,省、市领导人和许多老同志、专家、书法爱好者以及其他各界人士莅临展馆,给予我热情支持和鼓励,令我深受鼓舞。
中国书法艺术源
远流长,它不仅是实用性很强的书写载体,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藴的造型艺术。数千年来,书法作为一种美观与实用相交融的独有艺术,一直生生不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殷周以来,遗留百种以上不同体裁、风格的碑帖字迹,分别有篆、隶、楷、行、草等五大类书体。不同时期涌现出各具特色的书法名家、大家,留下一笔独特而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继承、弘扬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也许有人认为,现在是计算机时代,键盘一按,文字就出来,连钢笔都不必用了,何须还弄柔翰?我不赞成这看法。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翻涌跃动的襟怀感受,岂是几种、几十种千篇一律的电脑字体所能体现的?
何况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除上述实用性与艺术性外,还有保健强身作用。公余之暇,窗明几净,展读一两件书法佳作,往往会觉心旷神怡。如果还能偶尔写出自己满意的几个字,内心更会感到愉悦,如练气功。可见,写字能洗涤心胸,陶冶性情。在节奏如风的当今世界,偶然得到朋友以毛笔写来的一封书信,一定会感受到其人风雅,分外亲切。这便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之,历代公私均有书法庋藏,从而也就有鉴赏、学习、研讨书法之举。
出版书法集及经常举办展览,是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重要方法。这方面,主要靠政府领导,而民间力量也不宜忽视。我喜欢书法,对书画每有收藏,但限于能力,所藏十分有限。幸好经数十年寒暑,略有收获,现以所藏元、明、清时期部分作品展出,公之同好,相信颇有意义。
敝藏之中,有些作品还是颇为难得的。如元代最杰出的大书法家赵孟俯所书《待漏院记》行书巨幅,有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的长跋,过去的文献典籍中从未登载,算得上是赵氏一件难得的传世精品。又如董玄宰之金笺行书《小赤壁诗册页》,行云流水,不为法缚;已故启功先生对此册评价极高,并曾亲临一本。傅青主之行草书十二屏,鸿篇巨制,一气呵成,墨彩生辉,令人叹为观止。文征明享有“诗书画三絶”的美誉,乃明代第一流大书法家,其书法淡雅清纯,敝藏行书五言书轴是其精品。洪亮吉篆书《桃花源记》,篆笔悬针,望之一豁心目。八大山人善用秃笔,以画为书,不急不躁,偏倚多姿;他的《临河叙》中堂,乃其临■帖中之另类,别树一帜,黄苗子先生观后认为,此作在传世八大书迹中较为少有。张瑞图书陶渊明《归园田居》,奇逸淋漓,王懿荣先生旧藏,倍足珍贵。王觉斯之草书,极尽挥洒超脱之致,显示出明末狂放恣肆之书风。郑谷口之隶书《麻姑传》飘洒之逸,乃其八分书杰作。刘石庵之《楷草真迹卷》乃临钟王诸帖,为广东大收藏家听■楼主旧藏,潘季彤氏认为是其所藏刘书之最。拙藏伊秉绶作品数件。伊乃清代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书大字册,粗看似觉呆板,细看轻重得宜,气韵生动,结体别有新意。他曾任惠州知府,所作诗翰册乃清远记游之作,兼有书法文献价值,别有意义。王澍的《临颜真卿宋文贞公神道碑铭册》则是王氏之楷书代表,虽乃临写,实已融入己意。其他如李流芳、陈继儒、龚贤、梅庚、何绍基、孙岳颁、徐三庚、陈含光、康有为等诸家书迹,各尽其妙,相互辉映。其他还有一些平时难得一见的作品,在敝斋中也有所见。如清初四川籍书法家李仙根的行草书、广东香山籍书画家李遐龄的行书、晚清江苏籍著名学者孙儆的甲骨文等,也蔚然可观。
广东省委正确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方针,为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个人认为应当提倡瞭解书法,热爱书法,学习书法,特别应从青少年时代开始。我把所藏元明清书法刊行,同时举办展览,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供书法爱好者及研究者鉴赏,个人也想借此多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