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专家书评 >> 详细内容

毕竟是一次探索──长篇小说《大江沉重》读后

http://www.CRNTT.com 2006-11-08 03:50:04

  读过长达60万字的长篇小说《大江沉重》后,我对作者吕雷、赵洪在创作过程中寻求突破的努力印象深刻。这种努力的痕迹甚至在我们的阅读中可以感觉到,小说整体上的得失也正在这一点上突显出来。
  
  《大江沉重》是一部具有主旋律格调的小说,作家表现的是发生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上一个小县城里的故事。对于作品的主题定位,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显然具有明晰的认识和把握。在全面开放的时代里,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开放态度,而这种对旧有政治、经济秩序和生活方式具有强烈冲击的改革,会给人们的生活、心灵带来一次不可抑止的激荡。对于那些处在改革尖锋位置的人们来说,他们为自己的事业付出的,也许是沉重的个人生活与情感上的代价。奉献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奉献智慧、精力等道德高尚的层面上,更体现在他们要为公众利益付出爱情与婚姻幸福等难以言说的沉重代价。我感觉这是创作者抓住的一个重要的主题线索,他们想借此逥避改革文学可能出现的主题单一、形象定性过于“公共化”的弊病。
  
  沿着这样一种创作思路,创作者为小说故事的天地找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地方。沧宁,地处中国最早的特区边缘,在新的行政区域规划中,沧宁富庶的部分划给了特区,而本属贫困,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却被划分出来,成立了新的沧宁县。在穷富反差极其强烈的对比下,新任的沧宁县委书记邝健童从一开始就处在别无选择的位置上,他必须义无反顾地把沧宁县的改革推向前。小说开始部分就有一种强烈的暗示,邝健童不是道德多么神圣的奉献者,却是一个敢于肩担大义的改革家。他在无奈中走上县委书记的座位上,等待他的不是期盼中的坐享特区的经济实惠和政策优惠,而只能在特区的边上,努力把一个落后的地方改变成另一番天地。他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沧宁百姓的集体上访。作者的这种情节设置为人物故事后来的推衍做了定位和铺垫。
  
  沧宁这个五脏俱全的弹丸之地,成了展示邝健童智慧和力量的舞台,更成为改变他人生命运的场所。占据小说中心位置的是两条线索,一方面是邝健童为了沧宁经济的发展,为了沧宁百姓的利益,不辞劳苦的奔波,不问代价的风险行动;另一方面是他的家庭生活因此发生重大改变。最致命的打击,是他美丽干练的妻子白岚,从他动荡的初期开始就与他出现感情上的纠纷,并最终导致离婚的结局。而极富戏剧性和讽刺色彩的是,干涉他们婚姻的人同时又是影响他政治命运的人。当邝健童马不停蹄地为造福沧宁百姓的大桥和公路建设四处奔走的同时,他必须面对自己失去平衡和安宁的生活,在内心的纷乱与情感的痛苦中从事自己的事业。
  
  整部小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邝健童和他的搭档县长施之鋭的爱情经历和婚姻生活,正是作者一开始的定位,为这种大量的描写找到了合理的理由。邝健童、成沂山与白岚之间;邝健童、施之鋭与谢颖仪之间,邝健童、杨广生、成沂山与夏淼淼之间,这些错乱的情感交往夹杂着丑恶的生活情节一同推动着故事前行。我们最终看到的,首先是邝健童,包括施之鋭,为了沧宁的改革发展付出的个人代价,这种代价也许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壮观,也许不是那种令人肃然起敬的高尚,却突出了人物内心具有的一种无私境界。而且,不管欲望的表演在小说里有大成份,邝健童和施之鋭两位父母官却无可挑剔。特别是邝健童,他更主要的是一个牺牲者,尽管他没有用多么大的响词儿去拒絶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但他的选择和行为却说明瞭一切。处于淤泥中依然前行,这是作者为主人公找到的最基本定位。
  
  作者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创作要求,就是希望把改革者、创业者、英雄人物放到常人的生活环境中来描写,更主要的,他们本身就是常人,他们的酸甜苦辣和普通人一样。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认为这是一部探索性很强的小说,尽管小说的语言和结构方式并没有表现出多么求新的意味。这种创作追求本身是值得尊敬和承认的,而且小说本身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要求。但我这里还想说的一点是,也许作者过份注重了这种人物故事的求新和叙述角度的特殊,使这部小说在个人感情生活的描写和本来设置的宏大叙事之间,多少给人一点比例失衡的感觉。有时,由于描写比重的过分和表现“力度”的要求,对某些人物的处理也稍显粗糙。比如夏淼淼这个人物,她从一个保姆、“小秘”的角色,一个在感情和生活上受害的小人物,逐渐变成一个智慧出众、事业有成并勇于奉献、最终在沧宁变成烈士的人物,在故事演变和情节推进上缺少一些必要的、细腻的环节,因此在说服力上就打了折扣。对白岚、谢颖仪两位女性的情感描写也显得不够细腻。由于邝健童、施之鋭的政治事业与这几位女性有着直接关联,所以对女性人物的描写直接影响到小说中心人物的塑造与核心主题的深度开掘。我个人以为,小说对邝健童、施之鋭一往无前的、略带悲壮色彩的改革事业的叙述似乎没有充分地、淋漓尽致地展开。
  
  这部小说的启示意义也许在于,不管是称之改革文学还是主旋律作品,《大江沉重》让我们看到,作家努力让小说更具可读性、真实性,并以此来实现创作的突破,进一步激活某种特定主题和题材范围的创作,使之更具活力和灵性。这种追求的自觉令人欣慰。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