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出版研究 >> 详细内容

中国图书商报:集团文库出版方兴未艾

http://www.CRNTT.com 2007-08-09 11:18:55 陈华
  近日,中国出版集团标志性出版工程《中国文库》第三辑100种图书开始印制;本月中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宣布《凤凰文库》出版工程正式启动,第一批不少于60种的精品力作将于一年后推出。《中国文库》、《凤凰文库》的运作,正是越来越多的出版集团通过集约化运作,实行资源统一开发,打造文库等大型标志性出版工程的一个缩影。

  据记者瞭解,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组织包括《世纪文库》在内的“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已出版245种;广东省出版集团设计规模300余种的《岭南文库》已出版第一批40种,同时开始运作《岭南中医药文库》;湖南出版集团出版了18卷600万字的《波斯经典文库》之后,正在编辑规模多达600种、1000册、3亿字的《湖湘文库》;河南出版集团历时7年、投资2700万元打造的《中原文化大典》预计今年年底出版;江西出版集团正在研发100卷的《江右文库》,等等。在出版集团头绪众多的工作中,各家为何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文库出版? 

  彰显集团化优势和规模效应

  记者在采访中瞭解到,以文库为“抓手”,对集团内部优良的出版资源进行整合和提升,立足现有出版资源和出版能力,并通过与集团所属出版社已出版的、在制的和列入计画的重点系列、重点图书的衔接,同步同向地推进内容生产和创新,促进各社选题结构的优化和大众图书、专业图书出版水准的提高,形成各集团出版专业特色、比较优势和品牌产品,在出版内涵上体现集团化优势和规模效应,是各家集团着力文库工程的根本出发点。

  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表示,出版大型文库已成为出版业集团化改革的趋势和潮流,出版集团组织文库等大型出版工程,意味着中国的出版集团发展开始步入实质阶段。以整合集团内部出版资源的方式实施大型出版工程,符合集团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和整合策略,《中国文库》就是中国出版集团实施“资源整合、结构调整、业务重组”战略,壮大整体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但具有重要的文化建设意义,也具有集团发展战略意义。

  面对文库出版高潮,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部主任畲江涛认为,出版文库是出版集团实施内容创新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打造集团品牌,提高集团出版整体水准将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抢占资源。文库将巩固和扩大高端的作者群体,控制一定规模的新的生产资源,形成规模化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集群;培养稳固的读者群体,拓展广阔的产品市场,创造新的效益。其次,有利于推进内容创新。在保持引进国外产品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借文库之力,吸纳、团结一批富有学术和文化创新力的作者,出版一批有影响的原创作品,解决国内原创图书相对匮乏的难题。第三,可以尽快造就一支优秀的编辑团队和一批出版人。第四,有利于提高专业竞争能力,打造集团品牌。 

  价值共识聚合各方力量

  文库出版工程浩大,需要众多出版社参与,集团总部应如何协调集团品牌与所属各社品牌的关系,从而吸引各社积极参与呢?聂震宁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价值共识。因为文库等大型出版工程需要对集团所属出版社甚至集团外出版社的出版资源重新整合。对出版社来说,加入文库价值增值还是削减,无疑要画个问号,而集团将诸多本已具有相当高品牌价值的单品种图书整合起来,打造新的品牌,也必然会产生价值取向问题。因此,为了保障文库出版,集团首先要协调总部和所属各社的认识,在保证出版社价值、品牌影响和权益的基础上,双方共同树立更高层次的价值共识,即为社会打造高文化价值的作品。《中国文库》就确定了自身的价值取向,即以新世纪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宏观回顾,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书城,对话名家名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世纪出版集团定位为“努力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世纪人文系列丛书”正反映了集团的整体面貌和所属各社共同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当下和未来的人文教育中,以集团的力量来联合学界,出版一套反映文化精华、能够为下一代的中国人的成长提供一个最基本的阅读的范本;集团也希望通过这套书的出版,能够奠定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正是这种弘扬学术、传承文化的社会责任感把众多的参与单位聚合起来,齐力打造文化传承巨典。

  此外,保障参与单位的利益也很重要。在这方面,中国出版集团的做法很有代表性——在组织实施《中国文库》过程中,以集团所属出版单位为主,同时以契约方式广邀集团外大社名社参加,但版权仍然属于各出版社,集团并将利润中的绝大部分让给了作者或原出版单位。这就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各出版社的力量,从而保证了将《中国文库》打造成真正代表中国出版业最高水准的精品文库,以真正的内容产业来体现出版业“集团化”的价值。 

  多重机制打造精品

  各集团在文库的编修出版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整套组织机制、协作机制、选题论证机制和市场行销机制。

  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助理府建明认为,组织出版文库,首先要建立一套运转良好的组织机制和协调机制。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成立《凤凰文库》学术委员会,提出建议,以提高整体水准和学术品质;成立出版委员会,全面领导、组织和协调文库的出版工作,决定主题系列和选题,确定负责实施的出版社;各有关出版社作为实施主体,在出版委员会的领导和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做好主题系列以及选题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工作;出版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具体事宜。《岭南中医药文库》的组织机制也很典型:广东省政府领导牵头成立组委会,广东科技社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与项目操作小组,采取“专案负责制”,明确专案负责人的责、权、利,制定专案管理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加强宣传行销工作,还将广东省内各大新闻媒体的负责人纳入组委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建立了集团整体策划、出版社参与的协作机制——总策划方案出台后,各出版社根据自己的特点申报图书;书目由学术委员会遴选后,根据统一的版式和操作规范,确定出书时间表;集团严格把关,统一时间进度,解决一些技术性和内容上的问题;各出版社负责后期审稿;集团统一印制,整体行销,统一配货发行。

  面对浩渺的“书海”,哪些图书该入选文库?大多数出版集团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选题论证机制。《中国文库》的编委阵容整齐庞大,第二辑编委阵容共有41位专家,其中出版界9位领导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担当顾问,对《中国文库》给予指导;32位一线出版专家担任编委,他们分别是所在出版社现任的社长或总编辑,对本社历史积累的出版物、尤其是“镇社之宝”相当熟悉。这些资深人士成为《中国文库》实现“百年来中国文化经典、新时代书架工程”这一理想重要的智力支撑。为了组织十几家出版社参与制作出品质过硬的丛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建立了以各专业知名学者为主的学术委员会,按每学科4~5人的规模,邀请50位元国内知名学者担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实行匿名评审制度,对入选书目的学术价值、翻译品质等进行评审。

  好书需要好行销。在文库发行过程中,各出版集团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文库》第二辑以“整套”而不是单本零售的方式进行销售,目标客户锁定为图书馆和真正的爱书人以及图书收藏家,尤其借重图书馆的管道,将真正的文化传播开去。《中国文库》标志也成为图书促销手段之一,曾如零珠散玉的经典图书一经入选《中国文库》,即获得了新的身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全国主要城市50多家书店的显着位置,设立“世纪人文丛书”专架,整体陈列已经出版的图书,并及时补添,保证丛书的品种齐全、备货充足;开展“世纪人文论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进读者对图书的瞭解。这些行销措施效果明显,2005年出版的第一、第二批图书的大部分品种都已重印;2006年出版的第三、第四批的图书发行量大部分已超过5000册。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