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出版研究 >> 详细内容

一厢情愿的业务外包——读仝冠军《业务外包是门户网站读书收费的解决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07-11-27 05:12:52 程国重
  《出版广角》刊了仝冠军文章《业务外包是门户网站读书收费的解决之道》,提出“出版社为降低运营成本,并考虑门户网站拥有的技术优势和庞大的受众群体及相对完善的管道建设,完全可以将传统出版业务之外的电子出版业务和网路销售业务外包给门户网站,出版社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内容生产和作者资源建设。”

  在作者看来,传统出版社就是该做传统出版做的事,电子出版等新事物是传统出版社是不相干的,可以不去管它。其实就算作者这么单纯地想裹脚,门户网站却未必领情。先不谈这种外包如何保证出版社的利益——如何统计复本、如何监控收入、如何分利,门户网站对海量资讯的需求以及自己做原创做内容的野心,根本不会将出版社放在眼里,看看新浪网的收费阅读政策吧,有多少出版社可以参与分一杯羹——尽管新浪读书未付一分钱的稿酬,完全是出版社义务奉献而成长起来的。出版社要外包,可以选择的,只能是现在尚在初创时期,急需内容的小公司——出版社会是在它们的成长初期垫底,如果它们成长起来,出版社也别想再”集中精力进行内容生产和作者资源建设”,文章天真地以为天下的作者们会和出版社一样因循守旧,会心甘情愿在绑在这棵枯树上。君不见起点中文网有签约作者10万,新浪网的作者签约正如火如荼。

  作者还说“出版单位可以借助专门化的门户网站获取额外收益,门户网站则可因众多出版单位的大力支持而成功开拓新的利润板块”。后一句的确不错,无论是新浪读书,还是潇湘书院,出版社的无私的、免费的、大力的支持,才使得这些读书网站、原创文学成长起来。但出版社本来是做什么的呢?文章的“额外收益”这个观点,在出版社有广泛的市场,电子书、网路阅读等数位出版形式,都不在传统出版的视野里。因此,这种意外之财,确实是白捡来的便宜。可是这个便宜,并不便宜:稿酬、编校、排版、管理等大量费用,才造就了这些内容。同样的例子出现在近五年的数字图书馆上,2006年是1.5亿的收入,而参与的出版社五年累计每本书平均收入不到200元,连设计一个封面都不够。好在现在好多出版社都开始觉醒。收入问题仅是一个小的方面,更为重要的,获得授权的公司将在时间上、范围上无限制地使用这些内容,同时它们也开始进行内容的生产,成为传统出版社在新的出版形式上的强劲的竞争对手。

  站在数位出版的角度,从出版产业升级考虑,所谓的电子书、网路阅读等业务的外包,无疑是放弃前途,自掘坟墓。

  要外包的,只能是技术。传统出版,必须自主、全面的参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