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论喝酒
罗桂根
喝酒的心理非常微妙,我至今不敢断言我懂得了酒。
酒和烟不一样,虽说“烟酒”连体,常不分家,但喝酒与抽烟的成因和心理却大不相同。烟之于人,不过口物之系,穿喉过鼻,略经肺腑,终在器官表面。而酒入胃肠,血水交融,通经走脉,上达天灵,下扺足会,每一个毛孔都为之熏陶浸染。两者的成分也有区别:烟乃草木所燃,少有外物促使化学转变;酒经多番过滤,必有药引使之性质易换。故酒对人的作用,絶非烟那么简单。抽烟纯粹是口腔的需要,身体的需要,而喝酒则不单是为瞭解馋,却有更深的心理因素在内。
这种心理因素,就是文化的积淀和伸延。
从物质的角度来讲,杯中之物,进了肠胃,渗入血液,因了它的化学作用,可以使人昏然,陶然,飘飘然。凡一般酒量之人,三杯两盏酒水下肚,即见反应,或停杯阻劝,或酌量而饮;进而不顾者,必是嗜酒之人,千杯买醉,只求痛快。一个将醉未醉之人,若无身体之虞,肯不肯醉倒,不在于体质,而在于意志,不在于内心是否有三份清醒,而在于此时是否需要表现得一塌糊涂,必得让自己无牵无挂,而让他人紧张十分。醉酒的最高境界,即在于此。此中真意,可以与内行言之,不可与外人道也。这其实是精神在喝酒。
我认为,喝酒如果不是为了醉,如同吃饭不是为了饱,则天下的酒源可以絶矣,天下的食源可以絶矣。喝酒的意义,喝酒的真谛,推而广之喝酒的文化,就在于醉。
我们没有见过哪一个人吃饭愿意“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吃一个半饿不饱的状态的,那样一定会让食者身体生病,心理变形。如果我们理解这一点,则我们就可以理解真正的喝酒应该以“求醉”为终极。然则天底下醉酒者毕竟少于喝酒者,莫非大多数人都不是在喝酒?盖大多数人喝酒并非出于自愿,出自本意,如同一个对食物没有欲望的饭者,不过是出于礼节陪吃而已。这种人,不是喝酒,而是陪酒,不是主动,而是被动,不是演员,而是观众,不是酒坛的主人,而是执瓮的仆童,不是冲锋陷阵的战士,而是烧饭挑担的伙夫。
真正的喝酒,必醉无疑。然而为什么要醉,却不能穷其微妙。
酒的发源,我疏于考证,仅凭推断,当不会来自于民间百姓。食仅果腹,鲜有余粮酿而成酒,心无百结,岂须琼浆浇那愁肠?倒不是说百姓富而无忧,而是解忧的方式,可能更简单,比如踏歌伴舞,祈神拜山之类。只有那有权有钱又有闲的一族,或政治失意,寄意杜康;或情场失意,借酒疗伤;或端的无聊,酒洗肥肠。到后来酒入百姓家,天下万民,方知有此一物,奇妙无比。多少尊卑,几多得失,无数恩怨,不尽世态,万千炎凉……都可以借一杯清液照个彻底,灌一壶浊酒一枕黄粱。酒中的心事,喝酒的微妙,是一篇谁也参不透的天地文章。
我想,对于酒醉之人来说,天底下最可恶的,大概是凡事必讲道理,而醉酒是可以不讲道理的。对于酒醉之人来说,天底下最不平等的,就是论人必有尊卑,而醉酒是可以不分尊卑的。对于酒醉之人来说,天底下最不甘心的,就是一个人丧失了话语权,而醉酒是可以拥有这种权力的。醉酒之妙,莫非于此?
我有三个朋友(我自戒酒之后,不再称之为酒友):一个学文,富有学识,文质彬彬,幽默雅趣;一个治理,性情檏拙,全无心计;一个弄哲学,顽心不泯,率性而为。三人均是酒中豪杰,席上高手,功力修为,不相上下,若凑得一桌,必是一场经典酒会。想当年,风云际会,四人云游云南丽江,月白风清之夜,寻一流水潺潺穿街而过的酒家,燃烛对饮,80支啤酒,月色平分。直喝到三分遗世,四分独立,五分羽化,六分登仙,七分身醉,八分心醉,九分夜醉,十分不醉。不醉则歌。歌曰:
“丽江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丽江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醉翁之意不在兮,
君子之交淡如……”
是为雅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