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卷 首 语



  本刊编辑部

  今年6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表决通过,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録》。加上200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録》的澳门历史城区,珠江流域已经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值得庆贺。

  这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凸显了珠江文化开放兼容的形象。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誉为“令人震撼的中西建筑艺术长廊”,澳门历史城区则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它们跟古老的长城和兵马俑、典雅的苏州园林和皖南古村落等等景点相互辉映,共同构成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长廊。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对待这种差异,百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之后,这一争论持续升温。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某种文明实体及其文化理念视为普世原则。然而,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能够充分地证明它的普世性。各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渊源、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它们长期共存、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线。珠江文化学者并不热衷于这一争论,而致力于本地区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因为在这方面,珠江文化先辈们早已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借鉴。从“采合中西道德”的《新民说》到“吟到中华以外天”的《人境庐诗草》;从“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岭南画派到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开平碉楼与村落,都说明中西文化未必相互冲突,也可以相互交融。以兼容的襟怀对待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开放的气度对待海内外文化之间的差异,使珠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品格,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一座桥梁。

  当然,前人的文化成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只是一种基础。要从一种自在的形态变成一种自觉的形态,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这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