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卷 首 语
本刊编辑部
古代,史籍将中原一带称为“华夏”。至于四周,则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礼记·王制》说:“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语言不通,嗜欲不同。”一部中华文化史,就是华夏文化与“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文化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历史。
“南蛮”,史籍又称“百越”,是珠江地区的土著居民。他们所创造的富有特色的文化,是珠江地区的真正本土文化。在北方汉胡战争连绵不断的年代,他们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接纳来自中原的汉族移民及其传入的中原文化,自汉以来,在海陆丝绸之路交接中,也接纳了来自海外的文化。积极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珠江文化。然而,由于正统观念龢民族歧视,由百越发展而成的僚、瑶等民族被写成“犬”偏旁,描绘成野蛮落后的部族,珠江流域成为闻而生畏的“蛮荒之地”。如《旧唐书·韦执谊传》载,这位大唐丞相连岭南的地图也不敢看,就因为害怕有朝一日被贬到那里。后来,他果真被贬到崖州,至于感受如何,史籍没有记载。不过,同时被贬的刘禹锡到连州后,赞美那里是“荒服之善部,炎裔之凉地”;同时被贬的柳宗元到柳州后,更是表示“欲投章甫作文身”。他们都以亲身感受证实:“南蛮不蛮”。
本期聚焦的南江文化,便是迄今发现广东境内百越文化遗存较为完整、较为丰富的文化形态,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富矿。它生动地展示了由中原传入的华夏文化,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海外文化如何与百越土著文化结合的过程,是珠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开发南江文化,擦亮“南江文化”品牌,对于填补学术空白,拓展珠江文化工程,增强广东人文特色,尤其是对于粤西地区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