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花开越秀耀神州



  文/黄淼章

  越秀区从秦汉时期广州建城以来到今天,就一直是广州城市的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岭南古人的偏爱,历史的渊源,文化的积累,使越秀区有一种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越秀区中心花市的形成是历史赋与的,也是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作底藴的,它是我们历代祖先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花市不仅浓缩了千年岭南文化,也体现了广州兼收并蓄、追求美好生活的城市风格。

  “除夕在花城,重临盛会新。四时花似锦,万众面皆春。”这是董必武同志1973年春咏广州花市的诗句。自古以来,广州南有花田、北有花桥、东有花市、西有花埭,珠江有花渡头。种花、爱花、赏花的花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大年三十行花街”,是广州地区相沿已久的风俗。春节前逛花市,买鲜花金桔,买风车,祈求新的一年时来运转,成为最具特色的老广过年的传统节目。

  广州是国务院公布的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今年正好是广州建城2222年。据考证,广州花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广州的地理位置龢民俗传统有关。广州地处亚热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是一座飞花点翠、繁花似锦、四季常青、充满亚热带风情的 “花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这里的花卉成长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因此,自古以来广州人就有栽花、赏花的习惯。花,历来被誉为美的象征,而广州人房前屋后种花,厅堂房内摆花,开业志庆送花篮,探亲、访友、相亲也送鲜花。十几年前,曾经有过广州人的精神的大讨论, 1990年2月6日,广州市文明委正式公布“稻穗鲜花献人民”为广州人精神。由此可见,鲜花很早以来就是广州人生活龢民俗传统中不可或缺之物,花在广州人的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广州被誉称为南国花城,其花事的历史可上溯到秦汉时期。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设南海郡,南海尉任嚣看中了白云山与珠江之间这块负山带海的风水宝地,在此首建番禺城。《史记?南越传》载,秦王朝首任南海郡郡尉任嚣在临终前对赵佗说:“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反映出任嚣所建番禺城,形势险要和负山阻海的地理环境。公元前209年,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被推翻,中原出现诸侯割据和楚汉相争的局面。赵佗接受南海尉任嚣的遗命,趁机聚兵自守在岭南建立南越王国,将番禺城扩为南越国都城,这个都城就在今越秀区内。赵佗建立南越国后,就仿照中原的秦汉王朝在番禺都城大建宫苑。上个世纪末,广州的考古工作在越秀区的古城隍庙附近发现了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保存最早和最完整的王宫园林。南越国宫苑有一条弯弯的曲渠,旁边种了不少鲜花,緑树红花点缀着亭台楼阁,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结合,令人心旷神怡,花香沁人心扉。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派能言善辩的太中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国,说服南越王赵佗归汉。陆贾和赵佗在岭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赵佗留陆贾在广州住了一段时间,并安排陆贾住在越华馆。陆贾看见南越人士非常爱种花、插花、戴花,屋前屋后厅堂摆满了花,因此,回长安后写了《南越行记》,赞誉南越人是“彩缕穿花”的人。

  晋代的嵇含写了一本《南方草木状》的书,记载了当时广州的花卉奇果和竹木等达到81种。到了唐代,广州已有专门种花和卖花的人,“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写的就是广州的古芝兰湖(今流花湖至象岗山一带)卖花船的情景。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在国都兴王府即广州城建了许多离宫别院,大量种植花木,形成了南汉国园林的特色。南汉王朝的几个皇帝都追求享乐,信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人生观。南汉王把都城兴王府(广州城)和城郊的许多地方都建成了离宫、苑囿,其中著名的有南宫、昌华苑、玉液池、芳华苑、华林园等等。在兴王府的东城,今小北路附近,古有从白云山流下的甘溪水,这一带自古以来是广州人踏青避暑胜地,南汉辟为御苑,在甘溪旁边建甘泉宫,沿溪二三里皆种植花木。而南汉王更在越秀山筑了一条“呼鸾道”,直通山顶的越王台。呼鸾道两边遍栽了金菊、芙蓉等花木,南汉君臣常常在此欢度良宵,醉饮人生,全不顾卧榻之侧,磨刀霍霍,宋室虎狼之师正在挥师南下,这个荒淫无度的南汉王朝终于在一片歌舞声中被宋朝大军所灭。据说,南汉王有一爱姬叫素馨,是珠江南岸的种花女,进宫后还一直爱好种花。在素馨的带动下,南汉的王宫贵族的好花,进而又带动了广州城百姓们种花养花,并形成了“花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到了宋代,广州的花木种类较多,宋代诗人余靖说广州西园“花多外国名”,说明当时广州的不少奇花异木来自海外。宋朝诗人杨万里在广州时,看见广州人爱花,对生活充满乐趣,被眼前的花景所感动,欣然命笔,写下《宴客夜归》诗“月在荔枝梢头,人行茉莉花间;但觉胸吞碧海,不知身落南蛮。”

  广州花市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朝。据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东粤有四市。一曰药市,在罗浮山冲虚观左,亦曰洞天药市;一曰香市,在东莞之寮步,东莞香生熟诸品皆聚焉;一曰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止素馨,别无花。亦犹如洛阳但称牡丹曰花也。一曰珠市,在廉州城西卖鱼桥畔。”当时广东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广州的花市、廉州的珠市,称为“东粤四市”。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对外交通的重要口岸,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明清时期出现了“稻田利薄”现象,于是,当地农民“每以花果取饶”,出现了专门以栽种花木为生的“花户”、“采花妇女”和以卖花贩花为业的“花贩”。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广州的花木业发展很快,海珠花田庄田村“村前弥望皆花”,当地种花的花田之多,“胜于菜圃”。由此形成的广州的花市,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举国无双。

  据《壬申南海县志》记载:“花市在藩署前,灯月交辉,花香袭人。”藩署前即今中山路与北京路交界处,这证明花市在平常时已有夜市。《广州城坊志》引潘贞敏《佩书斋诗钞·花市歌》小序云:“粤有藩署前,夜有花市,游人如蚁,至彻旦云。”这都说明历史上广州花市规模之大,还形成了夜市,并有了相对固定的地点。近现代广州花市起源于古代广州的花市和夜花市,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分散的花市基本上固定在春节前几天,每到春节前夕,羊城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清代有一首描写花市的竹枝诗云:“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渡年华,除夕案头齐供奉,香风吹暖到人家。”民国老城拆除后,花市延伸至西湖路一带,花的品种也剧增,有灿若云霞的桃花、五光十色的菊花、矫健如燕的剑兰、玲珑剔透的吊钟、古檏典雅的山茶、端庄华贵的大丽花、嫣然含笑的玫瑰、婷婷玉立的水仙、名贵的洛阳牡丹等等,南北花香,集于一市,令人眼界大开,醉人的芳香浸润着羊城上空,使盘恒在花市的人流连忘返。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的发扬花市地传统,1956年将分散于各街巷的店铺集中到太平路(今人民南路),用竹竿搭成牌楼和花架,名曰:迎春花市。每当迎春花市开放之际,四乡花农纷纷涌来,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广州的老市长朱光写的《广州好》有《广州花市》:“广州好,花市百花开。除夕东风花共醉,芬芳盈掬挈春回。曙色破天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州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州花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分布也越来越广,广州花市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着,因此便有了“年年岁岁过新春,今年花市又不同”的情况出现。

  从历史文献看,越秀花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中心花市,也是广州最古老和最重要的花市,这和越秀区是广州的风水宝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分不开。

  越秀区是广州最古老的城区,又是广州的风水宝地。从地理形势看,广州城负山带海,北倚连绵起伏的九连山脉,南临烟波浩渺的伶仃洋。左有罗浮山、右有青龙山作为拱卫,中间的九连山为龙脉,自北向南蜿蜒伸至广州的白云山和越秀山上,气度非凡。从地图上看,九连山白云山像一条巨大的苍龙,盘旋在珠江边,形成“飞龙吸水”之势。这条“千里来龙”,龙头就在越秀山。所以,古代广州城的中轴线就一直在越秀区内,而越秀区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发源地。

  2002年,广州市考古工作者在繁华的北京路竟发现了极为难得的历朝路面,其修建历经唐、南汉、宋、明清及民国等时期。这一重大发现充分证明瞭北京路历史极为悠久,被誉为“中国第一条千年古道”。同时,这个发现也证明瞭广州城市中心两千多年未曾迁移,北京路自古以来就是广州的地理和商业中心。在其附近有许多建筑,如清代的广东布政使司,广州府、广东都司等官署及双门底等均集中在北京路,而北京路的天字码头也成了历代官员从水道来广州赴任登陆上岸的主要码头。清代广州古城分属番禺、南海两县管辖,其分界线就是“永宣直门——双门底——雄镇街”,即今天的北京路。从唐宋开始一直到近代,北起越秀山,经省财政厅一直延至珠江边的北京路,是广州古城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延用了近千年。这条广州古城中轴线一方面是南粤中心城市的基础,又是历史名城最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千年不变的城市中心造成了广州人稳定的心理,也给广州的文化带来开放、兼容、重商、创新等特色。

  考古材料充分证明,从秦汉始建广州城、隋唐发展、宋元明清兴旺发达,广州城的中心位置一直在越秀区未有改变,这个现象非常奇特,中国许多古城由于战争或天灾人祸,城址变了又变,中心位置更是改了又改,而越秀区从秦汉时期广州建城以来到今天,就一直是广州城市的中心。这是越秀区的光荣和骄傲。

  优越的地理位置、岭南古人的偏爱,历史的渊源,文化的积累,使越秀区有一种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越秀区中心花市的形成是历史赋与的,也是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作底藴的,它是我们历代祖先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花市不仅浓缩了千年岭南文化,也体现了广州兼收并蓄、追求美好生活的城市风格。“大年三十行花街”, 是广州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也已经成为广州的年俗。广州人喜欢吉祥,买花也讲意头,春节家里喜插桃花,“一树桃花满庭春”,一株又大又艳的桃花插在厅堂里,满树红花,给厅堂增添了无限的春色。广州话中的“桃”与“图”同音,“红桃”即意为“鸿图”, 寓意“鸿图大展”。广州人迎红桃(鸿图)回家是祈望来年转鸿运;还有男青年插上一枝桃花,明年就会走桃花运,找到漂亮可爱的伴侣。鲜花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祥和的气氛。

  2007年6月底,广东省政府公布了全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羊传说和广州花市也被列入。前些年,曾有媒体议论“广州为什么没有像北京庙会那样的全民节庆”,其实,花市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我认为,为了来年花更好,广州的花市不仅要“卖花”,还要增加祥和与欢乐的气氛。随着时间推移,花市的内涵与形式,应有所创新和变化,建议进一步深度开发龢利用越秀中心花市,将中心花市的会期延长至一个星期,增加娱乐和旅游的功能和节庆的气氛,在花市期间还举办各种展览、工艺品展销,以及以花为媒的各种博览、经贸和旅游等活动。要不断扩大中心花市的规模,内容要丰富多彩,使广州的中心花市和北京的龙潭庙会一样,成为雅俗共赏、参与性强的民间民俗的品牌项目。这样,越秀花市的特色就会更加突出,人们就会体会到越秀文化的悠久和温馨。

  (作者单位: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