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序 二


  邱立诚(邱立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韶关曲江是一个有名而古老的地方,自西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以来,曲江就成为粤北的重镇。迨及唐代,落籍于曲江的张九龄成为一代名相,其诗文集《曲江集》更使曲江享誉中华。其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等著名诗句脍炙人口,引来人间多少共鸣和无尽的相思。

  曲江的马坝更是一个闻名中外之地。1958年在狮子岩洞穴里发现了古人类头骨化石,由古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当时称学部委员)定名为“马坝人”,并被録入中外历史教科书而为世人所瞩目。1988年,马坝人博物馆落成及纪念马坝人化石发现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标志着马坝人化石地点的保护与研究踏上了新台阶。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马坝人化石所具有的某些特征被认为是显示与西方人种基因交流迹象而倍受关注。因此,马坝人作为早期智人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就更加日渐显现其国际意义。

  马坝人化石的年代与性质一般认为属于距今12.9万年的早期智人。据近期的年代学研究,马坝人化石的年代有变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狮子岩两座山之间的峡地是中国考古史上石峡文化发现与命名的地点。以盘、鼎、豆为主要特色的石峡文化陶器群,既是华东与华南史前文化交流的见证,也是粤北与珠三角、滨海地区和东西两翼地区考古文化相互关系的标志物,为认识岭南史前文化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一把重要的钥匙。石峡遗址四个具有叠压关系的文化层,为探讨广东地区先秦考古文化的分期提供了重要标尺。正因如此,马坝人化石发现地与石峡文化发现地,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历史时期,曲江最为重要的文物史迹当属南华寺,那是六祖禅宗的归宿之所,历代佛门弟子景仰之地,其建筑群向为中国南方古代建筑的典范。南华寺藏的宋代五百木雕罗汉,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仅以上述所列,曲江在岭南、在全国以至世界上的历史地位之重要,堪称光彩夺目、誉满全球。再者,曲江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文物考古事业上所取得的辉煌业绩,也絶非区区数言能表达的,这里所述,不过是挂一漏万,聊作引言。

  今年是马坝人(曲江区)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也是马坝人化石发现五十周年大庆,为纪念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喜日子,曲江区文化文物主管部门编辑了这本反映曲江历年来取得的文物考古成果的文集,这里面凝聚了众多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是令人钦佩和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在文集印行之时,本人因三十多年来经常涉足曲江文博工作,息息相关,铭记肺腑,受邀作序,故而写了以上文字,惶恐之际,不知所云。谨在此祝愿曲江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建设上取得更大成绩,并期待着马坝人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向人民大众展现岭南史前人类的历史记忆、令人神往的远古情怀。

  是为序。

  

  2008年3月2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