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曲江县枫湾骑马石洞穴遗址发现的打制石器



  禤细贤(禤细贤,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人博物馆。)

  【中文摘要】本文介绍的是1982年文物普查时,在枫湾骑马石洞穴遗址中发现的一件打制得不错的砾石器,岩性是石英砂岩,呈似不等边三角形,打制时是沿砾石两个侧面,采用单面单边打制而成,是一件砍砸器。这一发现说明在马坝人生存的同一时间内,在曲江地区人类活动的踪迹分布是相当广的。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well-made gravel stone artifact discovered in the 1982 investigation in the Qimashi Cave at Feng Bay. The lithologic character of this artiface is quartz sandstone. This resembling scalene-triangle-shaped stone artifact is a chopper made of a piece of gravel which was chipped at two flanks using single-side and single-edge parocessing method. This discovery shows a wide distribution of the traces indicating human activities in Qujiang area at the same period of the Maba Man. 

  

  自马坝人发现30多年,曲江县在史前文化考古方面有个新的突破,特别是1982年文物普查以来,在曲江县范围相继发现一些旧石器点,其中有龙归飞鼠岩洞穴遗址和枫湾骑马石洞穴遗址。1984年7月,在清理马坝狮子岩1958年农民从洞里搬至洞口的堆积物,发现两件打制石器,研究者认为这是马坝人同期的产物。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枫湾骑马石洞穴遗址发现的打制石器。该遗址是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遗址出土有打制石器一件和古生物化石一批。由于该遗址的地层堆积大部分巳不存在,故没有进行系统的发掘,加上发现的材料不多,所以,没有专门的研究报告。但在此发现的打制石器是一非常重要的线索,故作者对此地点再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将材料整理公布如下:

  一、地质与地貌

  枫湾骑马石洞穴遗址,位于南岭南部的粤北山区,距曲江县城马坝镇约40公里。(图一)。此地岩溶地貌极为发育,群峰林立,峰林间广布漏斗、落水洞、竖井、槽谷洼地。遗址北面是狮子寨,长廊排,南面是驼背石,东面是伯云石,西面是一片开阔的农田,由东向西形成一条峡谷,韶关至瑶岭的公路从遗址旁边经过。该山高约50米,直径约100米,全山有溶洞4个,可分3层,第一层为下水洞(可能是一通向地下河的通道),低于地面,终年有潺潺流水流入,第二层有溶洞3个,即大岩塘、打油岩和大肚岩。

  大岩塘,又叫傻仔岩,洞口向东,洞口前有一个大鱼塘,洞口宽约12米,主洞长约30米,洞右侧有一条水沟,终年有水流入,洞左侧中间有裂隙与大肚岩相通,洞内有少量堆积,大部分堆积已被人为破坏或为地下水溶蚀掉,堆积物为褐色砂质粘土,胶结程度较高,含化石,在此洞中采集到一件打制石器,石器表面粘结有堆积物,堆积物内胶结有一枚食肉类的动物牙齿,石化程度较高。

  打油岩,洞口向南,洞口宽约6米,主洞长约50米,洞口高出地面3.5米,洞的主体呈西北走向,由裂隙发展而成,洞口稍宽往里渐渐变窄,洞内宽大部分在1.2~2.5米之间,主洞中段有一向东的支洞,长约15米,堆积物多存在于中段和洞里部位,可惜堆积物大部分已被人为破坏,从剩余的堆积物剖面可观察到,堆积物相当厚,约在1~2米之间,岩性均为红褐色亚砂土,含化石。

  大肚岩,位于山的西面,洞口向西,洞口略比打油岩高,洞口宽约4米,主洞长约15米,左边有一条2~3米宽的裂隙向下倾斜,可通大岩塘,右边溶洞较浅,地层堆积物均为红褐色带胶结的亚砂士,含丰富化石,上述三个溶洞是相通的,堆积物和出士的化石种类也基本上相同。

  第三层洞未发现有堆积物和化石。

  二、石器记述

  石器用砾石制成,岩性属石英砂岩,呈似不等边三角形,最大长15.7,厘米,最大宽12.8厘米,厚6.2厘米,打制时是沿砾石两个侧面,采用单面打制法打出刃部。可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折断而少了一角(图二)。

  
石器背面上粘结有堆积物和一牧食肉类动物牙齿化石,而且有明显火烧过的痕迹,胶结物中含有炭。这件石器与马坝狮子岩发现的两件石器中的KP84001号标本,同是用锤击法采用单面单向加工的砾石石器,可视为同一类型的砍砸器,与龙归飞鼠岩的石器也相似。

  三、动物群

  从三个溶洞同类的堆积物中发现的动物化石计有:

  豪猪Hystrix subcristata

  竹鼠Rhizomy sp.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

  西藏黑熊Ursus thibetanus

  最后斑鬣狗Crocuta ultima

  中国犀  Rhinoceros sinensis

  巨貘Meoatapirus auoutus

  野猪Sus sp.

  赤麂Muntiacus muntiak

  水鹿Cervus(R) nricolor

  山羊亚科Caprinae indet

  水牛Bubalus sp.

  四、遗址的时代与环境

  从该遗址发现的动物群来看,虽然目前发现的种属仅有十多种,但这十多种哺乳动物类动物化石均属于华南地区泛称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常见的成员。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在华南地区于更新世早期已经出现,一直延续到更新世晚期。从发现的动物群来看,絶灭种有剑齿象、大熊猫、最后斑鬣狗、中国犀、巨貘等。加上它与马坝人的伴生动物群相同。由此可知枫湾骑马石遗址的动物群与马坝人的相对年代可能同属于更新世晚期或稍早。

  从动物群组成可以看出,有适应潮湿炎热环境的水鹿、水牛,巨貘、中国犀,也有适应凉爽甚至偏冷气候的大熊猫、豪猪和喜欢乾燥环境的最后斑鬣狗。生态环境当与马坝人的时代的生态环境相似,即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春秋干爽凉快,冬季稍为偏冷的亚热带气候。

  本文承蒙本馆前馆长黄志高提供资料和大力支持,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张镇洪副教授多方指导,本馆梁国劲同志提供照相,特此致谢!

  

  (原载《纪念黄岩洞遗址发现三十周年论文集》)

  

  参考文献:

  1.宋方义等:马坝人化石地点新发现的打制石器,《纪念马坝人化石发现30周年文集》,文物出版社,1988

  2.宋方义、张镇洪:马坝人伴生动物群的研究,《纪念马坝人化石发现30周年文集》,文物出版社,1988。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