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石峡遗址的舞蹈纹陶片



  崔 勇(崔勇,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文摘要】本文报导了石峡中层的舞蹈纹陶片。作者认为这陶片可能晚于石峡文化,早于印纹硬陶,可能属于青铜时代早期。它的发现为探讨广东地区当时的农业生产及艺术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Abstract: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dancing-grained potsherd discovered in the middle stratum at Shixia.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is potsherd probably dated back to early Bronze Age, later than Shixia culture, and earlier than the stamped hard pottery. This discovery provides precious materials for discussion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rt at that time in Guangdong Province. 

  

  1985年,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在曲江县马坝镇石峡遗址进行第三次发掘时,于该遗址文化层中发现一片拍印舞蹈纹陶片。陶片为橙色,是折肩陶足罐的肩部,舞蹈纹上部拍印有曲折纹(图一)。

  史前陶器上有关舞蹈的材料,以往仅见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彩陶盆,系彩绘图像(参见《文物》1978年3期)。现岭南亦有发现,但系拍印浮雕。这种艺术形式的舞蹈纹像在国内目前尚属首例。

  石峡中层的舞蹈纹是用陶拍印制而成,为阳纹。从左至右数;第一人为正身正面,长颈,宽肩、细腰;第二人为正身侧面,嘴、下颌轮廓分明,系着长发,向后飘荡,神态生动传神,两人手拉手;第三人为侧身,头部不清,身体比例很适中,臀部丰满,下肢自然弯曲呈向右跨步舞姿,形象逼真;第四人与第一人舞姿完全相同;第五人仅残留一小部分,但仍可看出其面部方向与第二人相同。就拍印的陶拍而言,应为三人一组,连续拍印,这种手拉手的形式应当是一种集体舞。

  石峡中层的舞蹈纹之所以拍印于折肩圈足罐上,应当说是与其内容相关联的。现代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乃至汉族的粮仓上往往喜爱装饰与丰收有关的文字、图画。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收获时也常伴有喜庆的舞蹈。折肩圈足罐在当时广东地区是一种主要的储盛器。拍印于其上的集体舞形象应是舞蹈纹陶片(石峡遗址出土)当时生活中与收获有关的(如:庆祝丰收等)舞蹈,因而被陶工再现于日常生活的器皿之上。

  石峡遗址中层的年代从其陶器分析,晚于石峡文化,早于印纹硬陶,可能属青铜时代早期。这一材料的发现为探讨广东地区当时的农业生产及艺术,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原载《文物天地》1989年6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