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东曲江马坝的一座西汉墓



  徐恒彬(徐恒彬,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中文摘要】在马坝西南摇松岭发现的墓葬和出土的方格纹陶瓮,经鉴定后认为应属于西汉时期。但出土之土瓮和Ⅰ式罐与广州西汉墓出土的区别较大,而与湖南所出土的相当接近。Ⅱ式罐与广州地区出土的较接近。

  Abstract:The tomb and the squarely stamped pottery jar discovered and unearthed at Yaosongling in Southwest Maba were identified to be from Western Han Dynasty. But the clay jars and the typeⅠtanks unearthed there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Western Han Dynasty in Guangzhou, while quite close to those unearthed in Hunan. The type Ⅱtanks are close to those unearthed in Guangzhou region.

  

  1963年秋,曲江县文化馆黄志高同志在马坝西南摇松岭发现两个方格纹陶瓮,后经我会清理,知为一土坑墓。墓作长方形,宽1.45、长约3.1米,方向330°。墓底后端距山坡表面深1.65米,前端因雨水冲刷已暴露于外(图一),坑内填土属原坑土,较为松软,呈红褐色,央杂灰黑色土、碎石及砂粒等。骨架及葬具均已无存,只前部偏左处残留朱红痕迹.随葬陶器7件,铁器2件,分述如下:

  瓮 2件(1:6、1:7)。形制相同,均为灰色硬陶,施黄褐色薄陶衣。1:7口外侈,高领,圆肩,最大腹径在上部,平底。拍印方格纹。高22.7,口径106、最大腹径22.6、底径1 3.7、壁厚0.5厘米(图二,1)。l:6稍大,肩部有刻划符号。

  罐 3件。可分二式:  l式2件(1:4、l:5),黄色软陶,口大,领较高,宽肩,深腹,最大腹径在上部,平底。饰方格印纹和一道弦纹。I:5稍小,高11.4、口径9.1、最大腹径2.3、底径7.8、壁厚o.5厘米(图二,4)。Ⅱ式l件(I:3),为灰色硬陶,着褐色陶衣。敞口微外翻,斜唇,斜肩,矮身,最大腹径在下部,平底。饰方格印纹,肩部加饰方形戳印纹一周。高11、口径12.5、最大腹径17.5、底径14.1、壁厚1.1厘米(图二,2)。

  釜 2件(1:1、1:2)。皆为黄灰色夹砂粗陶,质软。大口,圆腹,平底微圜。腹部饰一道弦纹,底部印粗条纹。1:1有烟熏痕迹,口径30厘米,下部残破无法复原。1:2高10.9、口径19、最大腹径17.6、底径11.1、壁厚0.8厘米(图二,3)。

  铁刀 1把(1:8)。剖面呈楔形,刃部抹圆。一端留有木柄腐朽痕迹。通长43,背厚0.65、宽3.5、把长1 3厘米(图二,6)。

  铁削 1把(1:9)。平头,薄刃,剖面作楔形,柄中空,柄首内卷。通长14.3、背厚0.3、削宽1.1、把长9厘米(图二,5)。

  依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测,此墓应属于西汉时期。出土瓮和Ⅰ式罐与广州西汉墓出土的区别较大,而与湖南所出相当接近[1]。Ⅱ式罐的花纹与形制,则和广州地区有着比较多的相近之处[2]。

  

   (原载《考古》1964年6期)

  

  注释:

  [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7年;周世荣:《长沙东郊两汉墓简介》,《考古》1963年12期。

  [2]麦英豪:《广州华侨新村的西汉墓》,《考古学报》1958年2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