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曲江县出土的东汉至南朝时期铜镜



  吴孝斌(吴孝斌,曲江县博物馆。)

  【中文摘要】本文报导的是在曲江县近年来出土的七件铜镜,经鉴定为:三件是汉代流行的博局镜,一件是东晋铜镜,三件为南朝铜镜,其中两件为神兽镜,一件为凤鸟镜,它们的花纹和造型都十分精美,因而愈显珍贵。

  Abstract:This article reports 7 pieces of bronze mirrors unearthed in Qujiang County in recent years. The identification proves that: 3 pieces are Boju mirrors which were popular in Han Dynasty; 1 piece is a bronze mirror of Eastern Jin; 3 pieces are bronze mirrors of Southern Dynasties among which 2 are mirrors with figures of sacred beasts and 1 is a mirror with the figure of the phoenix. Their patterns and designs are extraordinarily exquisite, which makes them more valuable.  

  

  曲江县近些年来在墓葬清理中共出土了7件铜镜,其铸造年代分属东汉至南朝时期。现依年代早晚顺序逐一介绍如下:

  东汉铜镜:3件。均为汉时流行的博局镜(规矩镜),其纹饰与山东嘉祥县出土的东汉镜及韶关地区东汉镜风格一致[1]。其中1件为1989年曲江南华天王山东汉墓中出土(图一),半球形钮,四叶纹钮座,座外饰双线方框:8枚乳钉纹与博局纹将内区划分为四方八极,分别配置8只两两相对的鸟兽图案;外区饰铭文和栉齿纹各一周,铭文顺读为:“尚方作竟(镜)真大巧,上有山(仙)人不知老口云。”共16字。镜径12.2、厚0.35厘米,重170克。

  樟市镇群星东汉墓出土的1件博局镜(图二),呈半球形钮,四叶纹钮座,座外饰方框短线纹;其外的8枚乳钉和博局纹将内区分为四方八极。分别配置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及禽兽图案;外区有铭文一周,顺读为:“尚方作竞(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食枣,浮白天下遨四海”共27字;外缘饰锯齿纹和水波纹。镜径15.4、厚0.35厘米,重340克。镜面乌黑发亮,几可鉴人。

  龙归镇石下村东汉墓出土的博局镜,其图案纹饰与南华天王山东汉铜镜相同,唯镜身略为残破,铭文字迹不甚清晰。镜径14、镜缘厚0.4厘米,重240克(图三)。

  东晋铜镜:l件,为变形四叶龙凤镜(图四)。半球形钮,圆钮座,四瓣桃形叶将镜背分为四区,每区各有一振翅翘尾的凤鸟,它们呈两两相对;四叶瓣中亦各有一条夔龙图案;外缘由龙风图案相间饰成。镜径10.7、厚0.3厘米,重105克。镜呈铜緑色,质地较差,纹饰不够清楚,乃1990年曲江南华天王山M2l墓中出土。其纹饰与《中国古代铜镜》上所载的三国、六朝时期的变形四叶镜相似[2]。

  南朝铜镜:3件,其中两件为神兽镜,一件为凤鸟镜。

  1991年曲江南华水泥厂南朝墓中出土的1件神兽镜(图五),半球形钮,圆钮座;内区铸有高浮雕的对置羽人像和神兽像;外区有半圆和方枚相间排列,方枚上铭文顺读为:“吾作明幽 口炼三商周口无口”12字;外缘饰有一周铭文和卷云纹,铭文顺读为:“吾作明竟(镜)幽炼三商周克(刻) 无极 口惠周口口序道口 灵泉异日 口口乐众 神见容口 禽四时衔拜组纲服口 富贵福禄”共45个字。镜径12、厚0.4厘米,重225克。该镜纹饰与广东乳源县南朝墓中出土的一件铜镜有较多相似之处[3],全镜共铸有铭文达57字之多,这在广东南朝镜中尚属罕见。

  另一件神兽镜是1998年12月樟市镇南朝墓中出土的,镜背的纹饰图案与前一镜基本一致。其内区铭文顺读为:“吾作明竟幽炼三商周口口口”共12字;外区铭文模糊不清,多不可辨,共有38字。镜径9.9、镜厚0.4厘米,重106克(图七)。

  凤鸟镜一件,1991年曲江县南华演山南朝墓中出土(图六)。半球形钮,圆钮座,内区仅饰有一只浅浮雕的凤鸟图案,曲颈自顾,展翅张尾,周围饰以卷草纹.夕卜缘饰锯齿纹和弦纹。镜径8.4、厚0.3厘米,重80克。这种南朝时期的凤鸟镜广东地区极少发现。为粤北韶关地区南朝墓中所仅见,因而愈显珍贵。

  

  注释:

  
[1]嘉祥县文管所:《山东嘉祥县出土古代铜镜》,《考古》1986年10期。

  [2]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第397-398页,文物出版杜1984年。

  [3]韶关市文管办:《广东乳源县虎头岭南朝墓清理简报》,《考古》1988年6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